为啥中国小说题材大多是家庭、家族、乡土( 二 )


中国历来推崇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正是建立在这个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上,几千年来,纲常伦理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而儒家又倾向于探讨人本身,偏重伦理学社会学。中国人对家庭、家族、乡土之类的话题向来敏感,这也是几千年农耕文明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造成的。关于书籍的推荐,你这个真叫人为难,短时间还真不好找,不过外国的可以推荐一二。梭罗《瓦尔登湖》托马斯《常识》查尔斯《如何阅读一本书》戴蒙德《枪炮、细菌与钢铁》波兹曼《娱乐至死》理查德《十一种孤独》
■网友的回复
城市化进程加速之后的一批“城市人”还太年轻,尤其是在文学上。而且家庭,家族主题是不分乡村和城市的。
■网友的回复
n看了这么多回答。。。真没有靠谱的。文化断档,小说断档,咱们所谓的现代作家还都是什么路遥鲁迅,你看看白鹿原的作者多大岁数。你再看看莫言多大岁数。在她们年轻的时候,乡土是流行的。而现在的90后作家有几个?写传统文学的又有几个,估计等到我们写的关于城市的文学过时了,才会有几个经典出来。再一个,文学需要时间,尤其中国文学以写实主义为主的,更是需要时间,什么意识流和后现代,中国文学是不认的。卡夫卡都蹦出来了,中国才有现代小说,你说现在让中国文学脱离乡土,脱离家庭和身边事?那是不可能的,没发展到。还有个原因就是,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家庭和乡土种类太多样了,历史太悠久了。就连个下水道井盖,都有八万多个传说,你说这些作家肯定就没有开发新写法的必要了,身边的事都写不完,咋能用到什么后现代写法呢?要不,题主,你等我?我要写个关于大学的传统小说,黑色幽默的那种。突然发现题主的问题和描述不是一回事……青春言情武侠,严格来说,不算传统文学,主要是这些小说一般都有八万多个巧合和矫情在里面,很难从一个小说中表达出人性的共性和某种现象。看书想要独立的话。。。可以去看王小波的书,不过这种反乌托邦的小说,可能一上来看不懂。也可以去看看余华的?不过余华的也都是乡土。。。这他妈突然感觉很尴尬了,难道我要推荐外国的?这样,老哥,你看看史铁生的,我觉得他写的挺好的,应该能从独立方面帮助到你,虽然。。。这哥们八万多吨的负能量,一顿为残疾人带盐。不过看完确实能对人生产生新理解。还有个事就是,其实乡土也可以让你独立,人嘛,在哪里都是有共性的,看看莫言的蛙,接生的那个妹子就挺独立的。
■网友的回复
我还想再多沉淀两年,麻烦你做读者的不要催太紧好嘛~~
哈哈开个玩笑啦,事实上中国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才多少年,小说题材囿于家族、乡土也是自然的。毕竟传统语境下中国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此,像题主你所说的那种“独立、感受、与世界建立联系”在集体主义的影响下我觉得都没有产生的土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