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冲击科创板背后 跨国车企并购电池企业会成趋势吗?


|孚能冲击科创板背后 跨国车企并购电池企业会成趋势吗?
本文插图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 干群芳 在奔驰官宣入股两周后 , 7月17日 , 孚能科技正式上市 , 成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 。 而在此前一天 ,7月16日 , 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与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签约 , 国轩高科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正式落地庐江 。 两个月以来 , 以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开启的外资对本土电池企业的并购潮 , 正在以超越业界预想的速度推进 。 而这背后 , 奔驰和大众强大的品牌背书和资金支持 , 被认为是项目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
今年5月28日 , 国轩高科与大众中国签约 , 后者宣布拟投资约11亿欧元(约88亿元人民币)获得前者26.47%的股份 , 成为第一大股东 。 而正如业界预期的一样 , 同类并购案例接踵而至 。 6月30日 , 根据宁德时代的公告 , 在其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21亿股新股中 , 本田拟间接认购约1%的股份数量 , 认购金额约37亿元 。 7月3日 , 奔驰宣布与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 入股后者约3%的股份 , 斥资约9亿元 。
在短短两个月内 , 外资车企入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累计斥资约134亿元 。 这也是近几年来 , 外资车企在华布局动力电池业务所尝试的全新合作模式 , 此前的合作主要是签订动力电池的供需协议 , 或者是双方建立合资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 相比之下 , “大众国轩高科”模式看起来更加直接粗暴 , 这种模式既反映出外资车企在华布局电动化的迫切心态 , 也是它们对扭转局势最佳时机的一致看准 。
“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一起做了 。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不同的车企入股有不同的理由 , 奔驰更像是在孚能科技IPO前突击入股 。 而跨国车企并购本土电池企业的战略 , 也在延展出更深层的影响 。
“就目前中国国内电池企业竞争格局来看 , 孚能和国轩这样体量的第二梯队企业刚好符合他们的要求 , 能以较小的成本能满足他们的布局电池厂的初衷 。 ”吴辉表示 。 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 , 被认为将有助于车企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体系 。 与此同时 , 吴辉认为 , 戴姆勒和大众对电池厂的布局应该并不完全为了电池本身 , 更可能是出于增加与现有电池供应商如宁德时代、LG等企业谈判的筹码 , 更好的控制成本 。
跨国车企培养 “嫡系 ”电池商
特斯拉市值的攀升一次又一次向传统世界汽车产业秩序敲响警钟 , 传统汽车巨头们在电动化新赛道上的竞逐已经分秒必争 。 根据奔驰的计划 , 到2030年 , 其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式动力的车型将占据乘用车销量的50%以上 , 2020年期计划在市场上投放25款新能源车型 。 同时 , 大众汽车的电气化战略显示 , 其计划在2028年前推出70款新能源汽车 , 预计基于其电动汽车平台PPE和MEB生产的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2200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