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如果说过去十年,有什么产品能称得上国民产品,微信一定榜上有名。而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他的产品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插图
一、微信,新旧秩序的试金石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它背后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是1978年以来市场改革的最佳实践之一。尽管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已经向行业提出了「监视资本主义」式的挑战,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确实让生活变得便利,也让民众的视野更加广阔。信息平权与去中心化的进步,推动行政机构提升了其运转效率与透明度,也让很多微小的个体得以发声。在此期间,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产品,如果非要排序的话,「微信」很难排到第二。
十年间,大陆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0%提升至2020年的68.39%,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让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大规模迁移中与故土流离,传统村庄在青年出走后,逐步向衰败与空心化滑落,让原有稳固的熟人秩序面临瓦解,这种秩序在中国已经维持了数千年。
文章插图
根据《冉华、耿书培|农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共同体的线上建构——对宁夏中部Z村的考察》的研究,微信群作为宁夏Z村村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深深嵌入了村庄公共事务治理当中:“当村落趋于原子化,个人利益将会大于公共利益,而弱势群体因其力量的弱小和资源的匮乏往往被抛掷在权利的边缘,这样就形成了“中心-边缘”结构。但在线上社区(微信群)中,少数群体和边缘村民有了发声的平台和机会,单一中心的结构模式逐渐被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所取代。”
这只是微信赋能社会治理的一个原子样本。
每天约有11亿中国人打开微信,从公众号战略开始,微信不再是单纯的IM工具,开始向「超级平台」进化,正如张小龙自己所说:“产品是进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今天,微信除了连接人与人,还连接人与服务、人与品牌、人与政府,微信即是沟通工具又是业务平台,人们不再担忧微信沦为「运营商」式的管道化产品。
微信红包、微信支付、小程序、视频号,每个模块都有数亿用户,却都没有让微信的产品架构变得更复杂。想要对用户保持克制并不容易, 但要在OKR林立的业务单元里,让庞大的产品团队都保持这种克制,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十年来,微信加了很多功能。我很庆幸的是,现在的微信,还几乎和十年前的微信一样简单。虽然比十年前多了非常多功能,但这些功能,都已经是用的最简单的办法了,所以增加的复杂度会小。
简单才会好用。特别是一个产品有十亿人在用的时候。
——《张小龙: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
2016年开始,微信帮助腾讯逐步接替百度成为移动时代的流量霸主。同年7月,王兴第一次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论断,告别高速增长的红利期,线上流量的长期价值凸显。随着线上流量成本的逐年激增,以及阿里与核心买量渠道(抖音、快手)在电商业务上的竞争加剧,腾讯的流量战略优势越发显著。新旧秩序的更迭,并非悄无声息,又好像井然有序。
二、产品学派的发展与理论化经过十几年顶尖产品经理的实践,已经逐渐衍生出了不同的产品学派,为代表的有:
- 以经济学、心理学为基础的商业经济学派;
- 张小龙独有的人文主义学派;
- 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数据驱动学派。
俞军老师的「用户模型」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利用「效用论」解释了用户偏好与认知:
在产品研究的范围内,我们可以认为用户约等于“偏好和认知函数”。偏好是主观的,是用户对事物(是什么)和事物的效用(对我有没有用,有多少用)的综合认知结果。
偏好同时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社会经验的影响。
——《俞军产品方法论》
文章插图
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时,致力于降低用户的五类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 搜寻成本:用户搜寻商品和交易对象的成本。以抖音为例,「个性化推荐+上下滑模式」大幅降低了用户搜寻内容的成本,不同于爱奇艺这类长视频产品仅需靠极少的搜索就能完成内容消费,如果短视频也靠用户自行搜索的话,那体验将是灾难性的。
- 华为鸿蒙系统|鸿蒙是安卓“换皮”产品?一亿多用户,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 技术|张勇内部分享,解读阿里巴巴技术路线:把先进技术用到真实的大场景里去
- 酷派|酷派:国产手机“假高端”严重,用户不应分为三六九等
- 海信|不在阿里,也不开海底捞,张勇卖T恤月收入近亿
- 华为智慧屏|手机有必要上一亿像素吗?这组样张对比图给出了答案
- 台积电|明目张胆的“抢”补贴?英特尔直接摊牌!这下或将该美国操心了
- 3d|解决用户审美疲劳问题的办法
- 曲面屏|压箱底的后手?曲面屏+骁龙888,或许该紧张的不是友商
- 华为|Windows 11明年将让用户自定义开始菜单,显示更多应用与推荐项目
- 字节旗下火山引擎发布全系云产品,计划3年服务10万用户|最前线 |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