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晔:反垄断法是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催化剂


|王晓晔:反垄断法是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催化剂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 吴小飞/摄)
经济观察网 采访人员 吴小飞 2020年年初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反垄断法>修订草案》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至此 , 立法13载、生效1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迎来首次正式修订 。
过去的十几年 , 《反垄断法》从无到有 , 从初具雏形到不断丰富 , 并通过一些条例、指南和司法解释不断与时俱进的调整 , 但彼时的立法环境和当下的市场现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 学界和业界修法呼声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 。
近日 , 我国系统性研究反垄断法的领军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晔 , 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专访 , 分享了早期反垄断立法的艰难历程、彼时存在的争议焦点以及当下修订草案的关键点 。
访谈:
反垄断立法争议最大的是行政垄断问题
《经济观察网》:《反垄断法》从无到有 , 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王晓晔: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 , 美国《谢尔曼法》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母法 , 欧盟1957年制定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中有反垄断的内容 , 现在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市场经济国家 , 都有自己的反垄断法 。
我国1978年开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 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市场经济道路 , 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按照政府的行政命令 , 也即它们的产品和服务要进入市场 , 接受消费者的选择和评判 , 这个过程就是市场竞争 。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合同自由、所有权保护和竞争自由三大支柱之上 。 因为自由竞争条件下 , 市场上会出现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况 , 政府就需要出面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 例如对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进行干预——干预的目的不是不让企业做大做强 , 而是让市场保持一种竞争性的态势 , 即要使企业能够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 要让消费者有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机会 。 市场经济需要建立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 。
我国制定和颁布反垄断法 , 首先是因为内生因素的推动 , 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这样一部法律制度 , 也是国际社会推动的结果 。 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这一方面是对内搞经济体制改革 , 另一方面是对外开放 , 我国需要外国的企业进入我国 , 我国的企业也需要走向国际市场 。
2001年年底 , 我国加入了WTO 。 作为WTO的成员方 , 我国不仅应当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 而且应当有规制市场经济秩序和竞争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 , 因此需要一部《反垄断法》 。 事实上 , 我国在加入WTO的时候 , 也曾向国际社会做出过承诺 , 要尽快颁布反垄断法 。 这说明 , 我国制定和颁布反垄断法 , 相当程度上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结果 , 即国内要引进外资 , 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