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直供模式,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痛点。
具体而言,淘特的产地直供模式,整合了阿里的供应链体系,一端链接2亿消费者,一端直达渗透到全国8000多个乡镇、数万个农产品原产地,依托覆盖全国28省份的900多个县域物流共配中心,以及遍布全国各城市的销地仓,实现了采摘、分拣、入仓、分装、打包、分运到销售的全链路数字化,在菜鸟物流体系的助力下,实现统仓统配,如今90%以上的订单,都实现了72小时送达。
据悉,基于稳定的“产-供-运-销”链路,可以降低6%-9%的流通损耗,最终惠及供需两端,前端果农定产保收入,终端消费者享受原产地平价食材。
比如,寻乌当地10斤装的水果发往全国,物流成本可以降低到4元左右。
当然还可以更低——以三亚芒果为例,利用直营店统舱统配,可以实现24小时采摘,48小时配送。最关键的是,比起三亚果农采取自配物流发货,产地直供模式1斤芒果的快递物流成本平均仅在0.83元,而果农自配物流发货一斤平均达到1.5元。
以淘特打开销路,但淘特并非寻乌猕猴桃的唯一电商通路。在帮助当地果农卖猕猴桃这件事上,淘特、淘宝、天猫、盒马、淘菜菜等阿里零售终端,可以组成矩阵,打配合战。
“比如,盒马用户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主打高端尖货,而淘特主导性价比好物”,高子寒如是介绍。而随着水果的分类分层精准销售,未来给源头果农带来的溢价还会一路走高。
淘特下乡的底气在阿里巴巴电商版图中,淘特是块特殊的“试验田”——阿里电商板块,以平台模式起家,但淘特却亲自下场,主打自营模式。
淘特下场,是因为生鲜这个品类太不好做——万亿生鲜是电商行业的高地,因此,这一品类,平台强介入的自营模式,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平台模式的阿里,旗下的淘特、盒马、天猫生鲜等,美团旗下的美团买菜等,都是自营模式。
具体而言,淘特的“生鲜直营店”模式,具有三大鲜明特点。
第一,建标准:从源头建立商品标准,严格品控,也会筛选孵化优质基地合作伙伴,稳定优质产地;
第二,做基建:对于分拣、加工、分级包装等环节大包大揽;
第三,搭通路:在销售流通环节,进行统仓统配,构建出村进城的“极短链路”,最大化去掉库存、物流、总销、分销等中间环节。
目前,淘特已接入全国5000个农产品直采基地,计划年内再翻一番。
主打自营的淘特,也在加速独立化。
今年5月,淘特正式更名,去掉了名字中的淘宝字样——过去的淘宝特价版,观其名,很像是淘宝“小弟”。
据媒体报道,作为淘特的业务负责人,汪海也在更名同期升为阿里合伙人——在整个BU中,淘特的话语权有望进一步提升。
谈起淘特,张勇的说法是,“过去,阿里传统上的电商核心业务就是淘宝和天猫,现在,我们在打造矩阵”,“它(淘特)肩负着带来增量用户,以及满足消费者对于性价比需求的目标”。
目前,阿里集团国内的用户已经超过9亿,阿里需要扫描全域市场,去捕捉仅剩不多的增量,
当然,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淘特,有底气独立,也在于其用户增量规模可观——目前,其年度活跃消费者近2亿,成为下沉市场核心玩家之一,以用户规模来看,淘特已经仅次于淘宝、天猫、拼多多和京东的中国第四大电商平台。
而从竞争维度来看,淘特也是阿里收取五环外失地,与拼多多贴身肉搏的先锋队。
拼多多在四五年间能够异军突起,外部因素在于,前几年阿里和京东忙于消费升级,无暇顾及五环外市场。
而在淘特之前,淘宝与拼多多的战役,其实也是错位竞争;有了淘特,阿里可以正面迎战拼多多;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淘特用户中78%与拼多多相重合,这也意味着,淘特1.9亿的活跃消费者中,将近8成来自拼多多。
因此,归根结底,阿里如此重视淘特这块试验田,一方面,淘特是阿里电商商业版图的延伸,其次,深扎田间地头的淘特,也是阿里巴巴共同富裕目标的先锋队,为了这一目标,阿里已经计划投入千亿资金。
而这些长期目标,就从解决蓝烨父子的心病起步,就从把寻乌红心猕猴桃搬出大山,放到全国小镇家庭餐桌起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 淘菜菜|从阿里财报,看淘菜菜和淘特的竞争格局
- 供应端|高增长的淘特,站稳了吗?
- 拼多多|淘特凶猛,拼多多持重
- 微信|从汪海演讲看淘特的未来和局限
- 淘系|淘特,会不会成为互联互通的第一个受益者?
- 阿里|淘特功守道
- 汪海|淘特「务农」,叫板PDD
- 微信|双11和微信支付双Buff加持,淘特这次要起飞?
- 电商|淘特凶猛,拼多多持重
- 农产品|淘特,会不会成为互联互通的第一个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