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烨|淘特"试验田",阿里怎么种?


蓝烨|淘特"试验田",阿里怎么种?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故事荟,作者陈纪英,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干农业有啥出息?!”
2018年,90后大学生蓝烨返乡时,质疑声扑面而来。
以学历为跳板,跳出农门,是大部分农二代的主流选项。
但蓝烨没走寻常路,他回了老家——彼时,江西寻乌还没有摘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他返乡的目的之一,是想帮父亲把六七百亩猕猴桃管理好,因为销路不畅,果园每年都要赔上几万块钱。
同一时间,寻乌县政府也在为当地水果的销路发愁。
2019年,恰逢直播风口正盛,当地政府找来了薇娅等头部主播公益带货,却因为经验不足“翻了车”。
首先是备货不够;其次对网购产品的采摘、打包、适合的温度处理没经验——原本的优等果大部分都烂在了配送途中,消费者怨声载道,后来,当地政府为所有的烂果买了单。
“哪怕赔了钱退了货,市场信任度也降下来了,后面花了好久才修复”,经此教训,负责理赔的寻乌县电商办主任甘文静意识到,产、供、销的链条构建,缺一不可。
生鲜水果有多难卖——从生鲜电商的倒闭率,就可知一二。这个赛道堪称地狱之海,蜂拥者如同钱塘潮涌喧嚣而至,生还者如同浪里淘金寥寥无几,亏损、裁员、收缩,甚至关门、破产才是行业的主流和常态。
而寻乌猕猴桃触网寻路,恰是求解生鲜电商难题的一个缩影。下沉到此的淘特,能否跑通产地直供模式?这一模式能否向全国生鲜产区复制推广?
90后农二代的心病蓝烨坚持返乡,是受了父亲蓝奎绪的影响。
身为寻乌县澄江镇汶口村居委会书记,蓝奎绪对农业很是上心,“大年初一,在家里都呆不住,吃完年饭就上山上转悠了”,蓝烨笑称。
当初,他坚持返乡时,亲戚一片反对声,唯有蓝奎绪支持他,“我爸就想让他接他的班。”
但这几年,蓝奎绪的压力不小——六七百亩猕猴桃,每年都要净亏损几万块,原因之一,就在于找不到好销路。
作为水果之乡的寻乌,早些年间,以脐橙、蜜桔等出名——但脐橙有个致命缺点,就是易生病,比如被称为脐橙“癌症”的黄龙病。
2015年前后,黄龙病席卷江西赣州,蓝家也未能幸免,损失了一万多棵果树。
彼时,蓝奎绪痛定思痛,决心开拓更多水果品类,“如果只种脐橙一种水果,病一来,就可能绝收,风险太大”。
在赣州,适合种植的水果品类不算很多。
蓝烨看父亲着急上火,也帮忙打听,听闻有个叔叔种了100多棵猕猴桃,“他说这里能种出来。”
其实,猕猴桃最早就产自中国南方,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了对其记载:“隰有苌楚(猕猴桃的古名),猗傩其枝。”
甘文静就在附近的荒山上,见过野生了上百年的猕猴桃树。
如今,蓝奎绪家里的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六七百亩。
馒头一样的小山坡上,密密麻麻的猕猴桃树亭亭如盖,拳头大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来自附近村子里的中年妇女,正在果园里忙着采摘。
蓝家试种后,也有不少当地果农跟风。
目前,整个汶口村,超过5%的果农开始试种猕猴桃。
也不止汶口村,最近几年,寻乌县委、县政府按照“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决策,稳定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截止2020年底,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2.2万亩。
相比于脐橙,猕猴桃的优势明显,蓝奎绪算了一笔账,“为了预防黄龙病,柑橘种植区需要搭防虫网,每4年左右更换一次,平摊到每株树上就是20元的成本,这还没算上肥料、农药、人力采摘、网面维修和管护等”。
但蓝奎绪低估了销售难题。
如今,六七百亩的东红红心猕猴桃,都已进入挂果期,“一般商贩真的吃不下这么多”,蓝烨父子很发愁。
寻乌本地的微商、小电商一次只能采购几百斤;最近两年,疫情一来,外地的“老板”(经销商)也进不了寻乌;此外,寻乌猕猴桃的名声还没打响,产业带的优势不为大众吃货所知。
这一难题,最终在专门从大山里挖掘好农货的淘特上找到了答案——淘特正在全国寻找好的农特产。
猕猴桃快成熟的时候,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寻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副组长戈新县,拿着“测糖仪”来到了地头。
戈新县也是农二代,在河南乡村长大。去年,他开始来到寻乌驻点——他的工作,就是帮助当地的农特产业发展,今年因为受冷空气影响,“寻乌当地猕猴桃卖相不太好,县政府担心会卖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