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马斯克巴菲特之辩看投资逻辑:消费重个股科技宜指数概要一、科技与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比较二、美股消费与科技的长期投资效果对比三、对国内权益资产的投资启示( 四 )


公司|马斯克巴菲特之辩看投资逻辑:消费重个股科技宜指数概要一、科技与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比较二、美股消费与科技的长期投资效果对比三、对国内权益资产的投资启示
本文插图
(2)产业集中度提升
产业集中度提升是生产者减少的结果 , 当消费品行业的部分领先者具备 一定的成本优势或者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 就有可能通过主动出击抢占市 场份额 , 或是在行业低谷期经历优胜劣汰 , 被动实现份额提升 。 学术界的研 究认为行业集中度提升通常与技术进步有紧密联系 , TFP 增长率是从宏观层 面反映技术进步变化的良好指标 。
从美国的历史统计数据看 , 1963-1992 年区间 , 各消费类制造业集中度 均出现明显的提升 , 而工业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普遍出现下降 , 尤其是在 1963-1982 年间更显著 。 工业制造业集中度下降一方面因为 1965-1982 年是 美国的 TFP 增长率持续下行的阶段 , 表明该阶段社会的技术进步相对不明显; 另一方面该阶段也是美国反垄断法执行最严格的时期 , 企业扩张受到一定监 管 , 并导致该阶段企业并购更多出现的是跨行业和多元化收购 , 横向和垂直 并购难以进行 。 但即便是在这种反垄断严监管的条件下 , 消费行业集中度仍 有明显提升 。 由于人的消费偏好变化不大 , 而且大多数消费品的产品本身变 化也不大 , 可能仅在生产流程和渠道销售一定程度受益技术变化 , 因此美国 消费品行业集中度提升并未受到 TFP 增长率下降影响 , 而更多来自行业自发 力量推动 。
公司|马斯克巴菲特之辩看投资逻辑:消费重个股科技宜指数概要一、科技与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比较二、美股消费与科技的长期投资效果对比三、对国内权益资产的投资启示
本文插图

公司|马斯克巴菲特之辩看投资逻辑:消费重个股科技宜指数概要一、科技与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比较二、美股消费与科技的长期投资效果对比三、对国内权益资产的投资启示
本文插图
消费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典型方式是行业龙头挑起的价格战 , 使得原本微利的中小竞争者退出市场 , 中国家电行业的寡头垄断格局是这种垄断形式的典型代表 。 空调行业的龙头从 20 世纪初的春兰、华宝 , 到当前的格力、美的 , 无数空调企业在惨烈的“价格战”中被淘汰出局 。 最终 , 质量领先、渠道能力强大的企业从中脱颖而出 , 实现份额提升与规模扩张 , 并进一步加固其行业壁垒 , 演化成如今的寡头格局。
更重要的是 , 这种寡头格局形成以后是非常稳固的 , 家电龙头通过将消 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的能力积累了大量现金 , 资金充沛使其有能力再 次通过价格战应对下一个潜在的有力竞争者 。 这种价格战形成寡头垄断的风 险在于成长空间受限 , 但龙头通过产品和渠道的持续投入能进一步巩固品牌上的壁垒 , 品牌的张力也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多品类扩张 。
公司|马斯克巴菲特之辩看投资逻辑:消费重个股科技宜指数概要一、科技与消费公司的投资逻辑比较二、美股消费与科技的长期投资效果对比三、对国内权益资产的投资启示
本文插图
在消费品龙头形成口碑和树立品牌之后 , 保证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另 一大关键因素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 。 对于家电、汽车这一类资本密集 型行业 , 生产制造环节的规模效应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 但是对于更多的非资 本密集型或偏向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行业 , 渠道上形成网络效应并实现经营 效率提升 , 是发挥规模效应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