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36氪新风向 | 虚拟偶像

文|王毓婵
编辑|乔芊
“去年在拜年祭没看到洛天依有点伤心,结果在春晚上看到了。今年在拜年祭和春晚都没看到她,结果直接在冬奥登场。明年拜年祭再不带洛天依玩,她就要去联合国了。”
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36氪新风向 | 虚拟偶像
文章插图
洛天依在北京冬奥会文化节开幕式的表演
在洛天依获得 440 万播放的北京冬奥会文化节开幕式表演视频的B站评论区,有粉丝写下了这段话。如果把所有虚拟人按照知名度排列成金字塔,那么塔尖上的那一小部分显然已经顶破了小众文化的云层,进入了主流视野。
洛天依在冬奥和春晚舞台上放声歌唱,柳夜熙在抖音坐拥 862 万粉丝,A-Soul 在 B 站拿下Keep、肯德基、欧莱雅等大牌的联动机会,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相关企业 28.8 万余家,2016-2020 年,5 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复合增长率近 60%。
2021 年全年,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有 16 笔,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其中不乏红杉资本、GGV纪源资本、峰瑞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2022 年,热钱继续涌入,开年第一个月,虚拟人领域近百起融资累计已超 4 亿元。
“现在每个基金都有专门看元宇宙和虚拟人项目的投资经理了。”虚拟人公司创业者告诉36氪。据36氪了解,一部分热门虚拟人公司融资频繁,估值水涨船高,甚至有不少投资经理主动带着钱“上门求投”而遭婉拒的情况出现。
一些人看到了投机窗口,但大部分人似乎还是满腹疑问。这种撕裂感曾伴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等词汇走向大众,如今则轮到了“虚拟人”、“元宇宙”和 NTF。
36氪研究了多个虚拟人项目,并与多个持不同意见的投资人聊了聊他们对虚拟人公司的评判标准。我们希望能解决几个问题:
1.虚拟人到底是什么?
2.创造一个虚拟人,是技术门槛很高的事情吗?
3.虚拟人公司怎么赚钱?
4.虚拟人公司的高估值是不是一场梦幻泡影?
虚拟人为什么一上来就想逐梦娱乐圈?虚拟人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显示设备展示的虚拟形象。简单来说,虚拟人就是让用户感觉到人格的数字形象。
目前来看,虚拟人领域没有诞生绝对的头部公司,也没有推出绝对的行业标准。
依照技术分类,可将虚拟人分为算法驱动型(AI 实时或捏脸等)和真人驱动型(动作捕捉);依照视觉维度分类,可将虚拟人分为二次元型和超写实型;依照结构组成分类,可分为数字型(用户线上观看)、全息型(用户现场裸眼观看)和 XR型(通过 XR 设备观看);依照商业模式分类,可分为 IP 类(KOL 型、歌舞型、品牌型、娱乐公司推出的偶像型、明星分身型)和非 IP 类(功能型、学术型和身份型)。
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36氪新风向 | 虚拟偶像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西部证券
虽然各类虚拟人百花齐放,但现阶段已经有几类虚拟人的知名度、受欢迎程度、商业能力明显超过其他类型。
首先,真人驱动型超过算法驱动型,柳夜熙、A-Soul 等虚拟人皆属于前类。受制于现有的技术水平,AI 驱动的虚拟人在制作成本和技术门槛上仍然大大高于真人动捕。
真人驱动型虚拟人的制作存在表演捕捉环节,需要利用动补设备捕捉真人的动作关键点变化,接着真人演员再进行相应表演,从而实时驱动虚拟人表演。而智能驱动型虚拟人则是利用深度学习,学习模特语音、唇形、表情参数间的潜在映射关系,形成各自的驱动模型和方式,最终通过高精度的驱动模型还原真人的动作变换。
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36氪新风向 | 虚拟偶像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NExT Studios
其次,数字型超过全息型——成本仍然是最大的问题。打造了虚拟偶像“集原美”的摩塔时空创始人刘勇告诉 36氪,“一场全息虚拟演唱会的成本大概在 2000 万上下。”相比之下,打造了柳夜熙的创壹视频联合创始人兼 CEO 梁子康则表示,一条柳夜熙爆款短视频的制作成本“不到上百万”。柳夜熙发布的第一条视频播放量达 360.5 万,相当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固定座位的 45 倍。
XR型则受制于有限的出货量(特别是在国内),目前更少见于数字型和全息型。
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36氪新风向 | 虚拟偶像
文章插图
获字节跳动投资的虚拟数字人“李未可”即是 XR 型虚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