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

“打个喷嚏就有概率骨折。”
“不能长时间坐着。看电视只能躺着,累了就翻身看镜子。我现在能熟练看懂反过来的汉字。”
“按电梯、开水龙头、捡东西都得用这根棍,用手根本够不着。”
“我属于非常幸运的了,从小到大也就骨折了八十来次。”
以上这些,是一位“瓷娃娃病”(成骨不全症)患者的生活碎片。这些正常人根本不在乎的琐碎日常,在他们眼中都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瓷娃娃病”是一种典型的罕见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是一种“一生中不管干什么都可能骨折”的疾病。
今天是2月最后一天,也是国际罕见病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些人和这些病。
罕见病,并不罕见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提出,应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列入罕见病。
据WHO统计,全球约有6000-8000种罕见病,且每年新增约250种。虽然罕见病发病率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罕见病种类多,因此罕见病患者总数并不少。
据估计,目前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总数近2000万——约等于“吴”姓人口。从绝对数量上说,我国罕见病患者就像你身边姓吴的人那样,并不罕见。
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
文章插图

央视 新闻直播间
罕见病人眼中的世界
罕见病患者们生活在一个(对正常人来说)十分罕见的世界里,正常人很难感同身受。就拿开头提到的“瓷娃娃病”来说,如果你平时连打个喷嚏都能骨折,你能想象你要怎么活下去吗?
恐怕很难想象——因为太反直觉了。
同样,对罕见病患者来说,”正常人“的生活也很难想象——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体验。
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我再尝试描述几种罕见病患者的生活状态,你感受一下:
天使综合征:患者特别爱笑,而且经常不停地笑。睡觉睡到一半,自己就笑醒了;吃饭吃到一半,突然笑起来呛到。每晚通常只能睡5-6小时,家人被迫连轴转照顾患者。
脊髓性肌萎缩症:浑身、无差别的肌肉无力。咀嚼肌无力,吃饭咀嚼都很累;口咽部肌群无力,把饭咽下去都可能呛到;呼吸肌无力,哪怕是喘气都累得慌,甚至直接窒息。
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人症”):身体肌肉逐渐萎缩,缓慢地被“冻住”,最终可能丧失一切自主运动能力。吃饭、喝水、睡觉、走路、呼吸……这些正常人习以为常的“铁律”,在罕见病患者的世界里全都不成立。
他们都在认真生活
不成立,不代表不向往。为了追求向往的生活,罕见病患者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努力适应着。
“许多房间的门只比轮椅宽一点点,算上门板厚度,轮椅就正好卡住进不去了。我住宾馆经常得求人家把卫生间门拆掉。”
“打车很不方便。许多男司机想抱我进去吧,又觉得不合适。不帮我吧,也觉得不合适。双方都挺尴尬的。”
“每次高铁上厕所都要找乘务员帮忙,我也不好意思总麻烦他们。但有时候他们会主动要求我送锦旗。”有时候,我们也许会觉得他们的要求太激进,但其实,他们只是想过正常人的生活、被正常对待罢了。
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
文章插图

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
文章插图
2018年国际罕见病日主题短片 《那些罕见的痛与爱》病痛挑战基金会出品因为罕见,所以难治
除了希望得到“正常”对待,罕见病患者其实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希望:被“正常”治疗。
但现实很残酷。因为太罕见,许多高水平医生对罕见病都不甚了解,误诊经常发生。据粗略统计,40%左右的罕见病患儿都至少经历过一次误诊,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可能要经历5-10位医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更残酷的是,即便早早确诊,目前也仅有5%的罕见病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特效药的比例更是仅有1%。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儿超20万,一位罕见病患儿又至少会影响6-7人。漫长的疗程、高昂的治疗费会拖垮一个家庭。
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
文章插图
瓷娃娃病|对这群人来说,“正常人”的生活都是奢侈品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