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科研团队如何探索商业化落地?这家语音AI公司用十年试验打了样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现在,大家都在谈硬科技创新、产学研转化。
AI作为最引人注目的赛道之一,通常有两种发展模式:
- 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巨头,利用自身业务与资源优势,通过AI降本增效、拓展新应用。
- 科学家创业,从零探索实验室技术的商业化路径,打造全新的产品、方案及商业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在深度学习驱动的第三轮AI浪潮之初,有一些科研人员从实验室冒险出走,先后成立了旷视、云知声、商汤、云从、地平线、寒武纪等,陆续发展成为AI独角兽,当中有企业已成功上市……
科学家创业,有着他们独特的技术优势,也面临着特有的商业化挑战。
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只是必要的基础条件,商业化洞察和执行力很关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以语音赛道为例,这当中也有这样一家公司案例值得关注。
文章插图
云知声,十年时间,在智能语音赛道上发展为估值近百亿的AI独角兽,如今商业模式比较清晰,聚焦于智慧物联与智慧医疗两大业务。
创业之初,团队80%均为中科大、中科院的AI博士,他们抱负很高,打算用自己所学,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甚至于,直接将这种理想抱负体现在公司名称上——
云知声,从语音技术切入,在云端构建感知和认知智能,推动产业升级。
如今站在云知声十年发展节点上,以它为样本,聊聊科研团队如何以科学态度探索到AI技术商业化落地发展之路。
云知声,理工男的文艺构想十年前,深度学习在视觉评测中初露锋芒,在语音识别技术上也刚刚取得突破,第三次AI产业浪潮开始悄然滋长。
少部分科研人员看到了当中技术的商业价值决定创业。
中科院出身梁家恩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在语音技术的研究积累已经超过十年,在产业应用上也有五年以上的实战经验。与他同行的,基本上都是中科大、中科院AI专业的博士。
或许正是因为团队深厚的科研和理工背景,“云知声”这样略有诗意的公司名,直接让大众摸不着头脑。
如今回想起来,梁家恩博士笑了笑说,当时有人觉得很奇怪,有人觉得这个词有些文艺范。
但其实这个生造的词,蕴含着他们创始团队由点及面对技术及产业的思考和洞察。
云,未来智能一定在云端上实现集大成;知,代表了从感知到认知的智能体系;声,则是以这个团队最擅长的语音技术作为切入点。
文章插图
这些论断放在现在看似平常,但放在当时这种思考也未免太大胆了些。
不由让外界怀疑他们构想的局是否太宏大了,但也有资本市场看到当中的决心和勇气,磐谷创投成为了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很快,他们一系列实际举措打消了外界的疑虑。
2012年9月底,创办不到3个月,梁家恩团队就搭建了个开放语音云平台,并开始支持搜狗语音助手发布。
2012年12月底,经过3个月的攻关,云知声深度学习语音识别技术上线,加上线上数据迭代,直接将识别率从80%出头提升至90%以上,放在当时已经属于国内一流水平,成为国内最早的深度学习商业化应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背后的算力,是靠两张游戏显卡支撑。
梁家恩透露,当时虽然没有上百台服务器的资源实力,就靠淘宝上购买两张英伟达显卡,攒出了云知声第一台超算。
云知声的这条深度学习升级之路,正是其核心技术团队追求卓越的实战精神体现。
随后,在2013年初,云知声发布了一个微信语音输入插件,一周即登顶APP Store免费工具排行榜首位。日激活量接近4万,使用该插件的用户很快接近100万规模。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在锤子发布会和LeTV超级电视上的亮相,引发业内和各方资本关注。
创业不到一年,云知声就获得了启明创投领投的亿元级A轮融资。
这时,云知声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但在梁家恩博士看来,他们只是打了个技术基础。
简言之,就是AI三驾马车基本成型:云平台积累海量真实数据,基于GPU的超算能力,还有深度学习技术。
而与行业伙伴合作、推出微信语音输入插件,则属于是完成技术应用的初步验证。
- Windows11|Windows11的安卓平台App开放安装,需要什么配置?如何安装?
- 小米科技|OPPO find X3和小米12相比较,该如何选?
- m星巴克涨价引热议,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目前到底如何?
- 结算|如何主导一个大型的结算线上化项目
- 食材|保鲜技术已然趋同,冰箱行业该如何破局?
- 产品|定价模型,该如何做分析?
- 等离子体|谷歌人工智能团队的最新成果: 控制聚变反应堆
- 俞敏洪|俞敏洪团队直播带货两个月,仅450万,不如顶部网红一个小时!
- 电池|如何买到高性价比手机?把目光放在这篇文章的身上,自己寻找答案
- 创业|2022年,普通人如何利用手机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