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据汽车产经了解,广汽丰田对于赛那的产能规划,目前大约在3000辆左右,最高峰可以到5000辆。
是什么让广汽丰田选择不造更多赛那?
一位熟悉广汽丰田的咨询师向我们表示,厂家在规划产品时,一定会考虑走量车型与利润车型的平衡。
他说:“每年的销量目标需要靠走量车型来完成,同时也有双积分政策的客观制约,但另一方面,没有任何经销商愿意卖亏钱的车。”
在广汽丰田体系下,致炫、致享、雷凌就是“走量车型”,而汉兰达、赛那就是“利润车型”。
就像汉兰达,过去两代车型几乎在整个哪怕生命周期里都保持了加价销售,直到退市也几乎没有优惠,在市场中实现了很高的销售质量、保值率和口碑。
就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加价是一个市场供需和消费心态所共同呈现出的客观结果,但同时厂家也的确有能力控制供需之间的一种‘微紧平衡’,使得市场终端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和利润。”
显然,在汉兰达所处细分市场开始受到更多挑战和竞争的时候,广汽丰田希望赛那在MPV的蓝海中,可以复制汉兰达的成功。
加价时代的远去
赛那并非广汽丰田第一款终端加价的产品,汉兰达在市场上的“传说”已经多年。
而从去年全新第四代汉兰达上市以来,广汽丰田在传播层面就多次宣传其线上订单系统,具有“线上订车—便捷、线上排队—公平、流程可视—安心、交期明确—透明”等优势。
实际购车过程中,用户也需要通过“广汽丰田丰云行”App,在线支付“排产定”,再与经销商签订购车合同。同时也可以在App中查询每家经销商的待售车辆数和生产排期。而今年1月刚刚上市的威飒也采用了同样的订购方式。
但同样是在“丰云行”App中,赛那却只能支付可退且不具备排队资格的“意向金”,实际价格与交付时间仍然以经销商为准。
文章插图
当初意在通过在线定车遏制汉兰达加价乱象的广汽丰田,却又没能在赛那身上按捺住赚钱的冲动,只可惜事与愿违。
在销售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看来,赛那在短时间内恢复平价销售,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很早就和丰田的朋友讲过了,可惜还是高度乐观,那就没办法了。”
【 塞纳|一场失算的“饥饿营销”大戏】
当下市场中能够坚持加价的车型并不多,比如别克GL8的部分车款、丰田埃尔法、奔驰S级、G级等……
为什么这些车型可以持续保持价格的坚挺?前三者都属于面向B端市场的定位,公司、企业用户占比更大,非价格敏感用户,比如埃尔法每年上险量中有一半归属公司名下。
从财务角度看,公司购车在实现车辆本身用途外,还可以作为生产进项进行增值税抵扣,二手车售卖时作为收入入账,甚至当欠债还钱时,还能用作“硬通货”抵押物。
而大G则属于“有钱人的玩具”,和奥迪RS、宝马M3一样,有钱人又怎么会在乎几十万的加价?
但显然,赛那并不具备这样的属性。
北京一位广汽本田的销售顾问在我们咨询奥德赛时就这样劝到:“你买一台7座车,要想清楚真实的需求是什么?花50万买个MPV,就为了空间大那么一些,真的有必要吗?50万都花了,啥车不能买啊?”
事实上,很多奔着7座购车的消费者,在实际用车的过程中,第三排座椅的使用机会也都并不算很高,而在应急需求下,空间大一点或者小一点,似乎也不值得十几万元的差价。
前文中安徽的4S店销售在回复汽车产经时说:“同期上升的现代库斯途和起亚嘉华都很有竞争力,赛那除了混动以外,优势并不明显。再加上MPV市场份额本身就不大,GL8依靠口碑,销量依旧无法撼动。此外,大多数中层收入家庭普遍不接受加价,才导致赛那出现销售困境。即便后期4S店恢复平价提车,但前期对用户购车期待形成的冲击,在短期内已经无法改善。”
显然,当年像大众途观、本田CR-V一样的加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孙少军认为:“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是买方市场,随着竞品和新势力品牌的增长,传统品牌已经不再强势,品牌溢价大幅缩水。”
也许赛那的产品力本身是超越广汽传祺GM8、本田奥德赛和起亚嘉华的,但它也并没有强大到如豪华品牌或是埃尔法那样,让大多数消费者情愿付出远超竞品的金钱。
- 电动车|从丰田塞纳遇冷,管窥车海战术下的甜蜜陷阱
- 风暴英雄|一场世纪收购案后的30天
- 团建|花4000打一场冰壶,小众冰雪运动火了吗?
- 社交|腾讯虚惊一场
- 视频平台|长视频版权生意:一场双标的博弈
- 小米科技|任正非的话再次被验证,国内巨头布局8年,库克失算了
- 联想|冰雪盛会背后的一场另类挑战赛
- 芯片设计|美盘点10大芯片设计公司,8名CEO皆是华裔,白宫担心是一场阴谋
- ARM|软银失算了?NVIDIA收购计划宣告失败:ARM CEO辞职
- 互联网|春节红包,需要一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