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一场失算的“饥饿营销”大戏( 二 )



广东某四线城市的4S店销售经理则对汽车产经表示:“厂家给我们配额每个月10辆左右,目前刚好平均每月售出10辆。但年前是加价5万,现在只能加价1万。”而这10辆订单中,有一半来自二级渠道。

之所以会出现二级渠道资源,一方面可能是二级经销商与4S店之间的“潜规则”,销售部门从中可以获取更大利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需求的区域不均衡,通过二级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串货”。

尽管二级交易大量存在,但有二级车商表示,倒腾赛那的利润并不高,“也就赚1000元信息费”。

无论如何,显然很多车并没有交付到终端用户手中。这也是为何赛那在过去两个月中,乘联会批售量与交强险上险量之间出现较大差异。

塞纳|一场失算的“饥饿营销”大戏
文章插图

经销商门店外待交付的赛那已经落了尘土

不过即使这样,经销商们依然期待能够在赛那身上榨取更多价值。比如不止一位销售顾问向我们坦言,赛那是汉兰达之外少数能让4S店多挣点儿的车型;再比如我们问到停车场上为何还有数辆已经落满了厚厚一层尘土的赛那时,销售回答说:“有的还在谈价钱”。

从开始的争着往高了加价,再到如今与消费者的相互试探,赛那的价格很快就要绷不住了。

泡沫的吹起和破裂

去年8月的成都车展,广汽丰田国产赛那首次公开亮相,火爆到“想看赛那都挤不进去”。

与此同时,网上开始流传27.69万~36.98万元的疑似售价。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这个没有消息源的消息从何而来,但至少从当时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中围绕赛那的各种留言中可以看出,普通消费者普遍的价格预期,是低配进入30万元以内,而高配40万元落地。

同样是那个夏天,在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平行进口塞纳(注:平行进口车商常用名称,与国产赛那相区别)依然没有解决国六排放的问题,无法交付上牌。而能够出货的2020款库存车(即上一代3.5L塞纳)因为奇货可居,顶配版本在市场上的落地价甚至接近80万元。即便到了9月2021款塞纳逐渐解决排放问题,开始陆续出货后,其市场价格也在50~70万元之间波动。

过往塞纳在市场中的口碑、定位和期待,以及国产版本相比平行进口大幅降低的价格,都让消费者对赛那的期待和热度不断提升。

这种预期也给了广汽丰田和经销商一种错误的判断,从而在价格策略的制定上出现了偏差,而一位接近销售策略部门的人士,也向我们印证了这个问题。

就像一位平行进口车经营者评价赛那时所说:“现在开上的,跟明年开上的,完全是两个市场,两种消费人群。”

就像4S店销售向我们描述那些第一批提走加价赛那的用户,是“年前开着埃尔法过来提车的”。同样,这些人也会愿意花70万元买一辆平行进口车。

不可否认,这样的客户群体真是存在,他们或是公司购车,并没有严格的预算限制;或是像埃尔法用户,在买车这件事上并不差钱,而提车时间远比几万块的加价费用更重要。

但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

我们可以参考在过去两年,埃尔法与塞纳两款车的上牌量,大致判断这个市场规模。

2020年和2021年,埃尔法全年上险量稳定在2.3万辆左右,几乎都是中规车型。而平行进口塞纳在去年受排放影响长期无法出车,销量有所波动,2019年和2020年的上险量则分别为1万辆和6000辆左右。

这样的市场规模,也许可以支撑起国产赛那一开始的加价,但很难长期维持。

当众多所谓中产二孩家庭开始期待开上赛那,和连平行进口车商都直呼看不懂70万的价格同时出现时,显然这个市场已经分化。

当前一批支撑起赛那加价8万的消费者开心提车后,已经没有更多潜客能够再支撑起这样的行情。

于是,泡沫开始破裂。

产能真的不足?

一位广汽丰田的工程师对汽车产经表示:“当年汉兰达在企划时的产量设计是4000辆,结果上市后受到市场热捧,很快就将规划提升到了1万辆。”

在生产层面提升赛那的产量,对广汽丰田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这位工程师举了一个例子,规划中10万辆的产能,“你要协调个七八千真的随便,再加一万也都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即便广汽丰田目前80万辆的规划产能看似已经用尽,但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