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7 日,由声网与五源资本联合发起的“超音速计划”2022 春季营正式启动招募,本次招募时间截止到 3 月 6 日,并将于 3 月 12 日在线上开营。
本期“超音速计划”面向所有 RTE 领域的早期公司,并重点关注元宇宙、IoT 和企业协作方向的创业企业。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初创企业价值性成长,在赋能权益上,本期“超音速计划”进行了全线升级,对入营的创业伙伴提供更多免费的产品包、更深技术和 GTM 支持、以及更广的全球地区覆盖,期待能够真正的从产品、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帮助创业者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痛点,使其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实现创新创业。
文章插图
1、全线升级创业伙伴营权益,助推RTE创业企业价值成长在线下生活、经济逐步数字化、线上化的大趋势下,实时互动技术在社交、办公、娱乐、教育、工业等各行各业中快速落地,更多的创新场景也正在被 RTE 领域的创业者们解锁。为推动和扩大还处于早期的实时互动赛道,声网在去年与五源资本联合推出了“超音速计划”,并吸引了 133 个项目报名,招募了 20 家创业伙伴,覆盖了泛娱乐、IoT、企业协作、教育、医疗等方向。
今年开启的“超音速计划”春季营为期三个月,并基于去年的权益实现了三大升级:1)更多免费产品包-全球知名云厂商、技术伙伴的加入,为RTE玩家提供更多免费资源支持;2)更深技术和 GTM 支持-音视频、网络、AI 等内外商业化、产品和技术大牛作为 buddy 同学,第一时间解决创业痛点问题;超音速播客、VC Day 等全新活动上线,帮助 startup 多角度出圈;3)更广范围的地区覆盖-日韩、东南亚等 APAC 地区首次触达;更深度的帮助 RTE 创业伙伴加速成长。
除升级的亮点外,入营的创业伙伴还可以获得更多以下的全方位资源与帮助:
1、技术及产品:让产品/技术获得「超音速」般的成长
今年超音速计划的技术与产品资源支持,不仅包含声网提供的百万分钟音视频通话、环信1W余额包和生态伙伴套餐包;还有 AWS、Oracle、微软、Google 等全球知名云厂商、Rokid、Cocos等知名厂商也加入到生态伙伴的行列,为 Startup 提供更多资源支持,降低早期创业成本。
文章插图
■图:部分生态伙伴
2、VC 及孵化:全方位辅导创业痛点
文章插图
市场/品牌合作伙伴
“超音速计划”联合发起方五源资本,以及 GGV、奇绩创坛、线性资本、顺为资本等 VC 伙伴为 Startup 提供一对一辅导,对初创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 VC 角度的建议。同时,我们也会提供与更多 VC 交流的机会。
同时,上海杨浦大创智、北京朝阳 OTEC 将为「超音速计划」最终大赛提供特别奖,包含落地孵化机会,奖金、政策辅导等服务。启迪之星等孵化器伙伴也将提供初创企业课程、财税辅导等一站式支持。
3、社群及生态: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超音速计划”企业可享受终身校友福利,免费参与各种行业活动及沙龙,产品、市场、销售等一线专家全程作为 buddy 团陪伴,全面解决初创企业痛点。
文章插图
■图:社群活动--超音速开麦日
4、市场及品牌:面向 RTE 赛道做最精准人群曝光
“超音速计划”结营路演的优胜团队,可参与声网举办的 RTE 大会,并面向顶级投资人、行业资深专家进行路演,最终获胜的三强企业还将获得奖金与全渠道曝光机会。
文章插图
■图:2021RTE 大会 创业分论坛
创业的路上本就是孤独和枯燥的,所以除了赋能入营创业伙伴的资源外,“超音速计划”希望为创业伙伴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提供轻松的学习、成长氛围。本期“超音速计划”将会开展 3 次线下活动,以融合乐高、桌游、沙盘模拟、线下寻宝等有趣的形式,将市场洞察、商业画布、产品 GTM 等课程融入其中,为创业伙伴们带来启发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沟通。正如“超音速计划”的 slogan:startup for startup,peer learning in playing 。
【 iot|「超音速计划」2022 春季营启动招募 产品、技术、覆盖地域全线升级】
- 叠加PLG和社区模式的「和鲸科技」获36氪首发 | 产品
- 大众汽车|「钛晨报」Keep回应调整架构冲击上市;58同城回应柬埔寨“血奴”事件;大众汽车拟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
- 拈花湾|葭沚老街重开:拈花湾文旅如何联动它的「前世与今生」?
- 评测|「有料评测」惠普战66五代锐龙版:商用标杆的再进化
- 硅基氮化镓|融资丨「英诺赛科」完成近30亿元D轮融资,钛信资本领投
- 波段|融资丨「国志激光」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创新工场领投
- 环峻科技|融资丨「环峻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以全景环带相机切入视觉感知领域
- 康奈尔大学|不出声也能命令Siri!清华校友开发「无声语言识别」项链
- 资源站|吴恩达新动作:建立新ML资源站,「以数据为中心的AI」大本营
- instYouTube重心转向「创作者」,关闭原创部门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