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后续OTA支持”是一种望梅止渴吗?谈智能设备的更新支持

OTA全称Over?The?Air(空中下载技术),最初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第一批智能设备中,指通过SIM卡、WiFi等方式提供的无线网络进行功能升级或问题修复,具体还可分为对系统/固件进行完整升级的FOTA与对零星软件进行升级的SOTA。
智能设备|“后续OTA支持”是一种望梅止渴吗?谈智能设备的更新支持
文章插图
百度安全OTA方案
??这项技术的应用最初是为了摆脱设备需要连接PC才能进行固件和软件升级的局限,进一步优化这类移动智能设备的长期使用体验。随着智能化领域不断拓展,有更多包括电视在内的家电产品乃至智能化的汽车也进入了OTA支持的行列,如今汽车OTA由于更集中的概念营销与售后观念的新旧碰撞,已经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行业热词。
智能设备|“后续OTA支持”是一种望梅止渴吗?谈智能设备的更新支持
文章插图
近期比较热门的极氪001?车机有很高的OTA呼声
??在汽车领域已经发生了许多激烈的观点交换,不过我们还是要知道,OTA对于当今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使我们已经习惯了这项平平无奇功能的存在。对当今大部分消费品而言,售后服务可以基本划分为两类:一是硬件方面的维保,二是软件方面的持续更新支持,而对电子产品来说,它的性质决定了后者在功能性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许多时候厂商与用户都对硬件无能为力,因为它由于更高的集成度无法作为一种可更换的部件存在,例如你可能会认为一台手机运行迟缓、操作卡顿,但你无法为其更换更高性能的SoC或者增加更多运行内存来解决问题。
??而厂商对硬件的修改很多时候会产生一款新品,这就不能算是“售后服务”了,因此为了不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抛弃”,就需要对消费者已经到手的产品进行软件层面的更新支持,有时是优化运行效率,有时是提供更多功能,以缓解硬件层面的局限和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OTA的一项初衷。
智能设备|“后续OTA支持”是一种望梅止渴吗?谈智能设备的更新支持
文章插图
“三零”可以说是一种运行效率优化
??初衷看起来是美好的,但当下OTA被更多地与缺陷、减配、画饼等负面现象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这是综合了消费者心理等多重因素所致。
??以汽车为例,在整车架构电气化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背景下,OTA功能的影响力愈发深入到汽车功能的底层包括ECU(行车电脑),也就是说仅依靠OTA升级就能使车辆的动力、续航等部分行驶特性发生改变。
??对厂家而言,这自然能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减少了售后服务的成本,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会产生一种信息差:“我购买的汽车可能在出厂时就存在一些问题,厂家后续发现了这个问题并通过OTA修复了,但这件事是否告知我则完全取决于厂家。”这与过去针对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制度有着天壤之别,汽车批量召回虽然不少见,但每次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监管,现身在社会舆论中,对不仅限于消费者的社会公众起到告知义务,同时也对行业产生提醒作用。
??而当OTA取代了一部分召回的售后服务功能时,它就难以被曝光和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在2020年发布的文件指出,当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质上)实施召回时,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可见目前相关政策仍没有更多细则,处于纲领性阶段,判断OTA升级内容是否符合缺陷召回性质,以及是否对OTA进行备案等均取决于企业自觉。
智能设备|“后续OTA支持”是一种望梅止渴吗?谈智能设备的更新支持
文章插图
特斯拉引以为豪的FSD?国内因政策原因仍无法提供
??第二个现象在消费者中引起的争议更大,来自于我们对于“软性减配”的不认可,同样以汽车为例。假设某品牌汽车在生产时没有在不同配置款式上做出硬件差异,而是通过软件的形式区分出不同的配置,例如座椅加热、自动辅助驾驶等功能在标价更低的车型上被软件层面屏蔽,但它们本质上都内置了提供支持的硬件。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低配车型后,如果想要激活这些功能,则需要先付额外费用,再通过OTA的方式进行升级。从某种角度看,这种规格配置的统一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生产,也更利于消费者灵活选择,汽车售出后再通过官方渠道加装配置,这在传统汽车行业很难实现。但如果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则会让消费者对这些额外功能的成本产生怀疑,毕竟更低的价格已经能满足全部硬件所需成本,但一些技术、知识产权甚至一串代码等“虚拟产品”却会产生额外的费用,这对许多人的消费观来说是难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