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二 )


微信小程序的核心优势在于社交属性,去中心化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支付宝则是基于强交易属性,二者生态属性完全不同,这也让支付宝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中心化+去中心化的组合打法。
微信一直以来秉持着“去中心化“的模式:小程序究竟能获得多少流量和转化,完全靠商家私域运营的能力,经过多年运营,最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流量集中于头部小程序的现象。这意味着中长尾小商家和新入局的开发者,纯靠私域运营要起步,难上加难。当下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来自平台的助推力,而平台中心化就是他们可以抓住的机会。
首先,先来看支付宝中心化推荐,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前期按照生活场景的不同进行分类:我的快递、保险频道、会员频道、社区生活等一系列服务类中心化阵地。比如在“我的快递“页面,囊括了包括顺丰、货拉拉、闪送、邮政EMS等多个快递小程序,用户可在首页一键直达,为商家小程序快速引流。
后期首页九宫格开放给生态玩家,只要用户将小程序添加到首页,即可在九宫格一键直达。我的小程序、首页推流、生活频道等,不仅如此,支付宝还频频推出平台活动邀请商家共同参与,比如此次的五福活动,就是在以平台之力推动小程序发展。
而在去中心化方面,主要集中在商家自运营的工具上,商家可以靠这些工具,玩出特色和花样,包括这三个方面:
l 工具:给商家提供自运营工具,比如首页一级入口扫一扫、模板消息、智能客服、小程序有礼、支付后推荐等等,商家凭借基础能力,打造初级小程序;
l 玩法:这是对普通能力的进阶,在拉新中包括现金红包、营销活动送红包、大转盘有礼、无资金商户优惠券、商户会员卡等多中类型的营销玩法;
l 搜索:以及配置搜索关键词、服务关键词,功能直达、服务直达等自运营玩法,从公域中获取私域流量。
除了拥有两种不同的流量模式进行互补外,支付宝还形成以私域带动公域的玩法,类似于淘宝的“流量草原“战略,即私域运营做得越好的商家,越有机会获得中心化流量的免费激励,且商家可在后台看到私域提升方向对应可获得公域资源类型,这便是支付宝“扶优计划”。
事实上,这样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模式,更加适合中小微企业和开发者,保证“人人都有机会一搏”,以去中心化流量带动中心化流量,形成流量循环。不过,也正是因为强交易属性限制了支付宝小程序类目的多样性,比如免费工具类小程序就很难在支付宝中起量。
同时,由于缺乏社交场景,支付宝小程序的私域留存和后续转化变得相对困难。据商业数据派了解,2021年,支付宝先后推出“收藏引导”、“开放生活频道“等能力,帮助小程序完成后续留存。
生态之争,“中局之战”随着基础能力的不断完善和生态属性的不断凸显,巨头们的小程序格局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能力和技术的比拼。微信小程序2016年正式上线,此后的三年(2017-2019年),微信小程序迎来了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微信共更新迭代超过200个能力,其中包括社交能力、电商能力、营销能力、矩阵能力等。至2019年,微信小程序开始缓步迭代,目前已经成为企业进入微信生态数字化转型的标配,更多开发者和服务商入局,并成长出有赞、微盟等大型服务商体系,进入成熟期。

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文章插图
支付宝紧随其后,在2018年推出轻应用,而后正式更名为“支付宝小程序”,根据《支付宝私域运营白皮书(2021)》显示,支付宝小程序已经覆盖生活缴费、社保公积金、衣食住行等1000项生活服务,打好数字化基础。
而百度虽然起步较晚,但目标却十分明确,百度之所以命名为智能小程序,是从一开始便制定了 “搜索+信息流+AI”的生态架构方案,通过百度搜索、百家号信息流等入口对智能小程序进行推广,而且还为开发者提供了超过60个AI接口。

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文章插图
由于原生生态属性的不同,小程序最终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路径也完全不同。
一位服务商告诉商业数据派:“同时运营微信和支付宝两个小程序平台,就能清楚地发现小程序成长路径的不同,微信小程序的初始流量很低,只能靠自己的私域流量和运营工具慢慢积累。但积累到一个奇点时,会迎来第一波爆发,用户黏性比较高,基本每周都会有回访,但成交率只能到10%左右。而支付宝因为有中心化流量扶持,如果满足平台条件能上首页推荐的话,初始流量一下子涌进来,但是想要维护住却比较困难,不过相对来讲,转化率更高,转化率有时候能冲到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