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10月28日 , 齐翔腾达发布公告称 , 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均简称“中科院青岛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加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技术研发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应用水平 。
其中关于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在当下新能源火热的局面下 , 尤其吸引投资者关注 , 两者合作的主要方向是进行氢能开发利用 , 运用中科院青岛所工业副产“提氢”新技术 , 赋能齐翔腾达70万吨/年丙烷脱氢新项目建成后的副产氢 , 用于氢燃料电池等高附加值用途 。
工业副产氢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前景到底几何?和同行相比 , 齐翔腾达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一样的“新范式”?ipo观察带你一一解读 。
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文章图片
产业前景:“轻烃裂解”系万亿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最具潜力氢源
1、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前景
在我国“碳中和 , 碳达峰”的大背景下 , 氢能的商业化利用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 氢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 , 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 , 也是实现交通运输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 。
氢能及燃料电池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 。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 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纷纷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 。
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 , 到2030年 , 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 , 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 , 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 , 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
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文章图片
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文章图片
中国中长期氢能需求预测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2、目前氢气制取的主要来源与困境
目前 , 氢的制取产业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一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二是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 , 三是电解水制氢 。
但煤制氢工艺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是天然气制氢的4倍 , 天然气制氢受制于国内高原料成本 , 焦炉煤气制氢的关键在于杂质的净化和产品氢气中微量杂质的控制 , 生物质直接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路线仍处于初级阶段 。 相比之下 , 目前氯碱副产制氢提纯成本低、难度小、纯度高等优势 。
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文章图片
不同制氢方法的特点及成本
3、“轻烃裂解”是极具潜力的潜在氢源
除上述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两类工业副产氢气外 , 包括丙烷脱氢(PDH)和乙烷裂解在内的“轻烃裂解”副产氢气 , 也可作为燃料电池供氢的潜在来源 。 且轻烃的原料组分决定其氢气杂质含量远低于煤制氢和焦炉气制氢 , 氢气纯度相对较高 , 但也面临着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技术问题 。
亚化咨询数据显示 , 中国共有8个PDH项目投产、5个在建 , 还有多家企业PDH项目处于前期工作 , 其中有确切投产年份规划的有4个 , 17个PDH项目副产氢气37万吨/年 。 而齐翔腾达7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若满产 , 每年将新增副产氢气约2.65万吨左右 , 约占预计总产量的7.16% 。 按每辆氢燃料电池车每天加注5公斤氢气计算 , 这些副产氢气每年可供约2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行驶 。 万联证券认为 , 轻烃裂解是极具潜力的潜在氢源 。
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文章图片
中国丙烷脱氢项目副产氢气产能(万吨/年)
切入万亿氢能新赛道 齐翔腾达构建科技创新“新范式”
文章图片
“强强联合”科技创新发展新范式:开辟高附加值赛道与助力公司跃升
目前来看国内可供选择的制氢途径较为多样 , 但各类型制氢路线的经济性尚不足以保障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 , 这是当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 。 但背后的问题 , 本质上是技术的问题 。 且这种技术困境 , 既有传统制氢途径面临优化的问题 , 也需要运用新技术解决分解水制氢等技术路线的难题 。 如何破解?齐翔腾达与中科院青岛所达成的强强联合 , 提供了解决科技创新难题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