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丨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天府国际机场?( 三 )


这或许是国家在成渝地区创新加码的重要原因 。
▲专家解读: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 为什么是成都?
不过 , 最新的“七普”人口数据调查显示 , 川渝人口接近1.15亿 , 2020年川渝两省市的GDP为7.3万亿 , 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占比在全国都约7%~8%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其他三极 , 经济体量明显较小 。 例如 ,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 全部工业行业的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 , 长江经济带首尾的长三角与成渝相比 , 长三角分别高出成渝22.28、19.05、21.78个百分点 。
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 , 提升区域带动力 , 将是成渝地区未来着手的重点 。
天府国际机场能在其中帮上什么忙?
“世界级城市群民航发展的一个特点 , 就是机场群支撑城市群 。 ”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看来 , 就如北京大兴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应该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
以机场所在区的单位面积GDP衡量 , 民航大学团队曾经测算过 , 2019年成都双流机场所在双流区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完成GDP3.27亿元 , 成都其他没有机场的区只完成1.30亿元/平方公里 , 前者是后者的2.52倍 。 从全国对比看 , 超过了北京首都机场所在顺义区、天津滨海机场所在东丽区和重庆江北机场所在渝北区 , 逊于上海长宁区和浦东新区;但成都、四川其他没有机场的区县平均值远低于京津渝三个直辖市 , 可见机场对成都、对四川、对西南地区的带动作用巨大 。
红星观察丨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天府国际机场?
文章图片
红星观察丨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天府国际机场?
文章图片
承载着最广泛的期待 , 成都能否接好国家绘就的美好蓝图?
早在4年前 , 成都已提笔回答 。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之后 , 成都就摒弃“点状扩散”“圈层思维” , 跳出“两山夹一城”的盆地约束 , 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与重庆相向发展;同时摒弃“区位论”“条件论” , 跳出内陆腹地的自我设限 , 鲜明提出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全新定位 。
2020年5月 , 天府国际机场所在的片区挂牌成立成都东部新区 。 聚焦“天上一张网、地上一张网” , 做强“空铁公”立体交通网络 , 成都东部新区将打造成渝地区双核联动战略新支点 。 时隔一年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再次来到成都东部新区时 , 毫不怀疑成都东部新区在四川省城镇化版图中将发挥的功能 。
红星观察丨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天府国际机场?
文章图片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东 , 成都东部新区已然成势
李晓江指出 , 过去15年 , 中国50%以上新增城镇人口并没有进入大城市 , 而是在县级单元中实现了城镇化和非农化 , 城镇化的“下半场” , 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将由农民工转变为大学生 , 进城能力和进城需求增长与过去差异巨大 , 这对大城市的发展将是机会 。 “这一轮吸引人才和产业入驻一定要提供高品质的生活 , 所以成都东部新区的后续发展要坚持生活先行、公共服务先行、人居环境先行 , 首先让人才搬家进来才会有好的产业进来 。 ”
以宜居生活品质吸引人 , 这是成都古已有之的一份城市特质 。 即使在全国人口增长率进一步放缓的趋势之下 , 成都仍然以2093.8万常住人口位居全国第四 , 十年暴涨581.9万人口 。 在新形势下 , 成都的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转变 , 从宏大叙事向人文尺度转变 。 一个细节是 , “十四五”之初成都提出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 ,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市民生活品质全方位改善 。
红星观察丨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天府国际机场?
文章图片
▲成都正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 图为夜游锦江
更为严峻的问题 , 或许是经济要素的集聚 。 也就是如何以更高水平提升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极核辐射力?如何以更大力度带动整个川渝地区承接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
6月15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 , 在全域布局基础上 , 突出了成都和绵阳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 提出要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 , 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 , 加快构建以成都和绵阳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为主承载、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