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卤鹅到潮汕菜的战略底层思考,陈鹏鹏的“混乱”与“野心”( 二 )


从卤鹅发散开的涟漪 , 可以波及到潮汕菜 , 这是一个清晰的从属关系 , 在潮汕餐厅里面见到卤鹅是自然、平常的事情 , 并无认知上的成本 。
在中餐世界里 , 大量单品都有这样的扩散可能性 , 单一的包子可以扩张到点心 , 可以和粥组成早餐 , 可以和各种小食一起组合成完整的正餐 , 就好像以小笼包出名的鼎泰丰 , 实际上是一个中式小吃集成店 。
在这个过程中 , 最难的、也是最无法避免的 , 其实是组织建设的提升 , 更多产品、更复杂的供应链、更多门店、更多员工 , 它带来的是一次综合性的、长时间的考核 , 产品品类的扩张只是消费者能触及的表征 。
今年夏末秋初的突然提速 , 是陈鹏鹏近期快速扩张的一个起始 , 今年的目标是20家门店(目前已开业的有14家) , 陈鹏鹏卤鹅饭店和陈鹏鹏潮汕菜均会开设新店 , 目的也是为了高速、规模化地占领市场和消费者认知 。
而从潮汕菜开始的下一步 , 则是广东菜这个更大的门类 , 在这背后是陈鹏鹏对于下个风口的预判 。
随着美食纪录片、名人效应带来的影响力、以及大量标杆品牌的全国性扩张 , 全国市场对于潮汕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
它为从早餐到宵夜时段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择和颇具特色的单品 , 注重食材和原味、调味讲究而克制、不辛辣不刺激的特点 , 让它又成为全年龄段消费者的选择 。
同样的特点也可以扩散到人们对于广东菜的基础认知上 , 因此为广东菜重塑形象 , 让它放下大酒楼的身段和大排档的粗粝 , 重新进入不同的城市消费场景中 , 或许是从卤鹅饭店开始的那道涟漪 , 将扩散去的下一个更大的地方 。
从卤鹅到潮汕菜的战略底层思考,陈鹏鹏的“混乱”与“野心”
文章图片
04
鸟瞰下的中国餐饮市场
陈鹏鹏这几年的阶段性成功是无异议的 , 这次产生的热议、问题的分歧主要是:品类该不该拓展?也就说陈鹏鹏该不该突破“卤鹅”这一特色 , 更加主流化;至于走向哪些主流 , 是潮汕菜还是客家菜 , 或者是其他 , 也不是这次讨论的主题 。
在这个问题上 , 一方观点认为不该拓展 , 理由是聚焦“卤鹅”是陈鹏鹏成功的关键 , 放弃这个概念意味着自毁城墙、失去特色 , 也有充分的现有例子作证;另一方观点则认为需要拓展 , 理由是对接更大的需求 , 收割其他同类杂牌生意 , 当然背后也是指向一个更大的市场 , 同样也有理有据 。 但都没有给出证伪对方的科学依据 。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 正是因为这两者观点都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问题 , 也就是说脱离市场发展规律、现状与趋势去孤立地看待问题 。
1)资本的活动
市场经济下的资本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特点 , 就是保存并增殖自己 , 也就是说哪里利润高 , 哪里钱好赚资本就流向哪里 。
从卤鹅到潮汕菜的战略底层思考,陈鹏鹏的“混乱”与“野心”
文章图片
显然 , 目前的中国餐饮行业还是处于一个高利润发展阶段 , 因为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问题 , 投在餐饮行业的资本生产的价值 , 会比社会的等量资本平均产生的价值高得多 , 这是我们凭经验就可以判断 。 因此 , 目前中国餐饮行业处于一个资本高速流入的时期 。 这种资本的活动 , 对于每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 并且对每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外部(限制)条件 , 长期来看企业战略要立足于此 。
2)春秋时期的市场格局
任何行业任何企业 , 在资本的推动下 , 带来的必然是行业/企业的生产力的提高、效率的提升和行业的繁荣发展 , 但资本的流入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有利可图” 。 这样的资本活动推动着行业一次次的周期性的升级 , 与此同时带来的是行业的洗牌、兼并与淘汰 。 这种一次次周期性升级 , 表现在大的面上就是行业发展的一个个阶段 。 因此 , 中期来看企业战略要立足于此 。
那么中国餐饮行业现在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呢?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动作的质的规定又是什么?这是餐饮业老板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
如果把购物中心的崛起作为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 那么中国餐饮行业还是一个处于过渡的形态 。 我们要看到这过渡形态背后的本质问题 , 在购物中心起来之前 , 餐饮行业是什么现状?街边店的天下 , 正餐是大排档横行 , 快餐是夫妻店垄断 。 购物中心崛起后 , 大排档、夫妻店不断地收窄 。
这背后带来的是餐饮行业现阶段运营(生产)效率和流通(获客)效率的变革 。 以前大排档依靠自然流量经营 , 只需要同旁边的店竞争 , 现在是购物中心和购物中心的餐饮店合起来对抗街边店 , 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 快餐夫妻店面临的状况同样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