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儒家以及后面的法家、阴阳家等等,都是依靠学说来划分,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联系,顶多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但墨家不同,墨家有严密的组织结构。
墨家的领袖称为巨子,其下管控着可能成百上千的团队,而且这个组织纪律严明,《淮南子》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这样的描述并不夸张,在史书中曾经发生过墨家子弟赴火蹈刃的事情。
墨子之后的战国,大家可能听过一位改革家叫吴起。吴起来到楚国,帮助楚悼王变法。变法是要动既得利益阶层蛋糕,所以变法的人从来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到了楚悼王去世,楚国的贵族对吴起群起而攻之。吴起一看不对劲,直接往楚悼王的灵堂跑,到了之后,趴的一声扑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
为什么呢?
因为先王尸体是不能损坏的,吴起等于拿着楚悼王的尸体给自己当挡箭牌。可没想到,楚国贵族们杀红了眼,不管不顾直接把吴起射死了。
这一下,这些贵族也犯了侮辱先王之罪,要进行追责。这其中,有一位叫阳城君。他出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城交给一个叫孟胜的人。
楚国的新王楚肃王要追究射吴起并中王尸者,阳城君一看不妙逃跑了。楚王的军队来到了阳城,要求孟胜交出城池。
可孟胜表示,自己当日跟阳城君约成,交符才能交城。现在没看到符,不能交城。
孟胜就是墨家的一任巨子。
孟胜的弟子徐弱劝告孟胜交出城池,因为阳城君已经逃亡,替他守城已经没有意义,但孟胜表示,自己如果放弃守城,那将来就没有人信任墨者了。
孟胜派人出城,传令将自己的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然后率领弟子死守阳城。最终,随孟胜赴死者达一百八十多人。其中三位逃出阳城,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之后,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身份下令他们留下,也没能阻拦住三人。
可见,墨家的组织是非常严密的,所以说墨家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墨子在郢城跟鲁班较量攻守之术时,他的弟子禽滑厘已经率领三百墨家子弟守在宋城。史书记载,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有一回,墨子带禽滑厘上泰山,说我跟着我这么久也辛苦了,今天让你享受一下吧,请禽滑厘吃了一顿肉,喝得一点酒,把禽滑厘感动得泪流满面。
有这样的组织替宋国守城,楚王也明白自己攻宋的希望是不大了。于是,他表示自己将放弃攻宋的打算。
这篇文章收录进了语文课本,有意思的是,他们把这篇文章最后一段删去了。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墨子回来的时候经过宋国,下起了大雨。他想进闾门避避雨,结果宋国的守门人不认识他,把他赶走了。完全不知道正是因为这个被淋成落汤鸡一般的人让他们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篇文章最后感叹道,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在明处争辩不休的人,却搞得天下皆知。
语文课本大概觉得这一段不够正能量 ,所以把它删除了。其实后面这一段也有它的现实意义啊。
这就是墨子。他兼爱非攻,麾下不乏敢死之士。他在的时候,墨家影响日益强大,成为了当时的显学。
可奇怪的是,进入汉朝时,曾经跟儒道平起平坐的墨家突然消失了。司马炎写《史记》,连墨子的传都没有。
曾经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墨家去了哪里?
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墨家因为观点跟儒家太过接近,所以被儒家给吸收了,毕竟墨本出自儒,墨家要兼爱,那稍收敛一点,变成仁爱,不就是儒家了?
还有的人认为,墨家进入秦国,成为秦国制度的一部分而被吸纳。
在《吕氏春秋.去私》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墨子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所以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 诸子百家中,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
- 庄子说:仁是“无爱”,孝是“无亲”,为何儒家宰相称为妙道?
- 我国南方的崇信儒家有哪些具体表现
- 孙悟空一言不合,就钻对手肚腹,这绝活为何没人敢学?他肚里有啥
-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 隋唐有一员猛将,秦琼和单雄信都不是他对手,就连罗成都打不过他
- 取经成功后沙僧法力有多强?十个孙悟空都不是对手,原著中有记载
- 孙悟空大闹天宫为何不走北天门?你看守门的是谁,如来都不是对手
- 儒学的“春风吹又生”源于他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