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三纲五常成了儒家核心理想之一,自孔子开始的为尊者讳这时候以近乎法令的形式确立。于是出现了避讳一说,也正是这个时候,如果下属或者臣民的名字甚至地名和自己犯冲突都有改名。有极少的自己改名字,如汉宣帝刘病已改名刘洵。这一现象在春秋战国以前是没有的。
文章插图
在帝王中流行开之后,一度风行全国,这一避讳的风气很快就下传,逐步发展成了为宗族长者,父母甚至上级一起避讳,为了避免犯尊者讳,很多人在起名字时候绞尽脑汁,尤其王莽时代,为了避讳方便,流行起了一字名,如东汉三国魏晋时期人名几乎都是一个字。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名字犯忌讳的可能。
文章插图
司马懿时期一个更加离谱,意外的听到一句谶语:牛继马后。于是疑心病上头,找个事由将大将牛金处死,以为万无一失,在这里出现两个故事分节,第一个,琅玡王妃子和家中牛姓仆人私通,生下了后来的司马睿,在衣冠南渡以后建立东晋。另外一说,拓跋氏族人认为牛继马后的牛是拓跋部落的拓跋什翼犍。
文章插图
经历魏晋门阀制度,避讳制度逐渐遍及全国各阶层,也发展的更加严格,完全成了国人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不仅自己不能犯讳,甚至别人也不能犯讳,譬如别人当面呼喊父母名字是认为大不敬不礼貌的表现,这一风气到现在都仍然存在。
- 诸子百家中,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
- 庄子说:仁是“无爱”,孝是“无亲”,为何儒家宰相称为妙道?
- 我国南方的崇信儒家有哪些具体表现
-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 儒学的“春风吹又生”源于他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
- 现在都是依法治国,是否能说明韩非法家思想比道家儒家更先进?
- 儒家说过以德报怨吗?孔子说:没有,这都是不学无术之人的诬陷
- 宋朝皇帝并没有对佛教进行打压 儒家士大夫为何对佛教如此反感
- 该不该有功利心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不必太过抗拒,不要过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