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 二 )


文章插图
很多情况下,希区柯克采取的就是以其昏昏、并不使人昭昭的浑水摸鱼态度,在他的很多电影中,他都懒得交待真相,实在要追问下去,他会拿出一个故弄玄虚却又煞有介事的“麦高芬”来唬弄人。有的电影,他压根儿对影片里的凶手模糊了事,根本没有指出镜头里的烛光斧影是谁,如《捉贼记》。说希区柯克电影经受得住推敲,那完全是一个笑话。
但是希区柯克有他的长处,那就是他对人心秘密的展现。他对人物的刻画还是非常精准的,也能够揭示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以此为他的破绽百出的电影加分。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
文章插图
《爱德华大夫》里的警察与他的大部分电影里的同样的职业群体一样,是无所作为的,那么,《爱德华大夫》靠什么来推导出真相?
靠梦境。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这简直是天大的冒险。可以说,希区柯克电影里几乎没有什么玄学的概念,不会通过灵异的指点,来揭破真相,但是,在《爱德华大夫》里,希区柯克揭开真相的契机,相当于是通过我们中国人所习惯的“托梦”玄学来完成的。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
文章插图
只不过在《爱德华大夫》里,希区柯克为托梦寻找到了一个高大上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的梦境中,每一个意象,都暗示着一个真相。按照这个理论推导,电影迅即地向我们展现了假爱德华大夫的奇怪的梦境,然后这个梦境里,一一对应着真正的爱德华大夫失踪之谜,而害死他的又是谁。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
文章插图
可以说,希区柯克把所有的推理能力,都交给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但问题是,如果弗洛伊德的理论崩溃了呢?
而事实上,弗洛伊德的理论已经淡出了主流心理学界,甚至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明显的是一种拉大旗、扯虎皮的不着边际的理论,甚至他对梦的研究,还不如另一个心理学家阿德勒来得更为准确与可靠。
阿德勒本人也对弗洛伊德的梦的研究持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而我们如果从实际体验来比对一下弗洛伊德与阿德勒心理学对梦的研究判断的话,我们会发现,阿德勒研究人类梦境来得更为合理一些。
阿德勒对梦境中的意象,从来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持一种微言大义的态度,但阿德勒对梦的一个判断,从直觉来说,却是点到穴位的。那就是梦境的意象,没有什么复杂的喻义,但梦境意象后面的心态,却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的,契合人的心境的。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
文章插图
阿德勒的理论,不仅对于梦境的解释,能够得到我们的常识性的认可,同时,对于人类的创造性的文化,也具有强力的匹合效能。
比如一首诗歌、一部小说,虽然它们在表象上是云山雾罩、千奇百怪,但背后的心理支撑,都是唯一的作者的心态决定的,从表象可以追踪到作者的真实心理。
也就是说,阿德勒是轻视意象的,却瞄定了意象背后的心态,而弗洛伊德是唯意象的马首是瞻,最终却把弗洛伊德逼上了悬崖。
现在我们在《爱德华大夫》里看到,女医生通过解析假爱德华的梦境,无师自通地找到了所有的真相,包括杀死真爱德华大夫的凶手,这种推演方法,完全是一种“空对空”的玄学逻辑。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用心理学假大空理论来拯救对推理的排斥
文章插图
希区柯克拒绝从实证出发,而是沉湎在人的梦境中,借助于财大气粗的弗洛伊德理论的助力,将一场非常偶然的、模糊的、突发的梦境作为找到所有的真相的平台与领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率才能完成的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