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云《中国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吗( 二 )


日本一开始就把妖怪放在一个很高的文化的角度去推动。真正让日本妖怪包括妖怪学在世界上打出名号的,还是小泉八云,他是西方人,在日本娶妻生子,他把日本传统的妖怪故事写了一本叫《怪谈》的书,介绍到西方,欧美对这个非常认同,一下子把这个局面给打开了。文化界也把妖怪的地位看得很高,一些大家比如说芥川龙之介都把妖怪的内容放到他们的作品里。二战之后,妖怪学有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学术界的研究,还有动漫、影视等,是一个非常完备的体系在推动。
反观中国这边,新文化运动,我们开始推崇“德先生”“赛先生”,妖怪成了封建落后的代名词。大家都在追求所谓的更加科学的、文明的东西。但其实当时也有一些人做过尝试,比如蔡元培就曾经把日本的妖怪学的东西翻译过来,从民俗学的角度理解妖怪和妖怪文化。蔡元培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他理解妖怪、妖怪文化的可贵之处,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留下来的一笔文化宝藏,不仅仅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也影响了周边的国家,比如日本,身为世界妖怪研究会会长的水木茂,都承认日本妖怪其实70%来自于中国的,有20%是来自印度的,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但之后因为种种历史的原因,我们一直没有把妖怪放在一个文化传承的层面去推进。好在是这些年,我们中国人开始关注妖怪、妖怪文化,中国民俗学会也曾经举办了专门的讲座,文化界、影视界,都做了很多不错的尝试。
澎湃新闻:我们现在的妖怪学的研究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专访张云《中国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吗
文章插图
张云:现在中国妖怪学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上、成果上,基本是个空白,如果连最基础的、比如中国到底有多少妖怪也不清楚,连基本的研究的文本、著作都没有,后续的更深入的研究就没法进行。二是关于妖怪的定义问题。很多人都在说妖怪,但是究竟什么可以算作妖怪?之前有人把神话里的或是一些作品里的都算入了妖怪,比如《西游记》的牛魔王和白骨精。其实,妖怪有自己的特定的定义,需要首先厘清。还有,就是有些人急功近利。尤其是近两年,出版相关著作内容基本上是以《山海经》为主,不成系统。另外在形式上。妖怪学需要扎实的研究,比如,虽然《聊斋志异》《搜神记》等书中的故事性极强,但讲述故事的方法已经不能和现代社会契合,需要将妖怪的形象用现代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演绎,这个工作很少有人去做。
“《西游记》中的妖怪,不算妖怪”
我们该怎样定义“妖怪”?“妖怪”一词最早出现在1800多年前东晋文人干宝在《搜神记》中:“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长期以来,妖怪和神话、和神灵、甚至和一些灵异的现象以及天赋异禀的人混杂在一起,而中国又有“万物有灵”的心理认定,觉得山川万物皆有灵魂,都可为妖。
张云给妖怪的界定为“反物为妖,非常则怪”,他认为,“妖怪”一词的内涵总结起来有一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怪异、反常的事物和现象,是超越当时人类思维认知的,二是这种事物或者现象有存在的依附物,这种依附物可以是山石、植物、动物、器具等实体,也可以是人的身体甚至是一种特定的符号或者称呼,三是经过人的感官、心理所展现,出现在人类可以接触的范围,而不是人类无法证实存在的虚幻场所。首先,“神仙”不是妖怪。中国神灵众多,从原始人的天神崇拜、自然崇拜到本土宗教产生出来的神尊,再到佛教等宗教传播后出现的神灵形象均不属于妖怪的范畴,当然,要注意一种情况,就是:原本是妖怪,但升格为神或视之为神、以神称呼,不在此列。
其次,“异人”不是妖怪。中国历代典籍中关于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羽化成仙的异人的描述极多,此类应该排除于妖怪之外。最后,“异象”不是妖怪。典籍中记载的诸如“人生三臂”“狗两头”等等的众多偶然的异象,虽怪异,但不属于妖怪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