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云《中国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吗

唐代有人在嵩山遇到着白衣睡觉的人,他自诉自己与八万二千人在月亮的阴影处修月,他们自称是修月人,包袱中还带着斧凿等物及玉屑做成的饭团子。
唐代四川巴邛一个人家中有橘园,霜后在一株橘树顶上采摘了最大的两颗,橘中坐着两个老人,须发皆白,皮肤红润,对坐着下象棋。一个老头说:“这地方很快活,不比商山差,就是不稳妥,被人摘了下来。”
上述的“变婆”“修月人”“橘中叟”的故事就来自于最新出版的《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但是它们却渊源已久——“变婆”的故事见于清代的《榕江县志》,“橘中叟”的故事则载于唐代牛僧孺《玄怪录》、明代张岱《夜航船》。《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作者张云在十年间从《白泽图》《山海经》《搜神记》《博物志》等三百多部古代典籍中搜集了1080个妖怪,分为“统领”、“妖”、“精”、“鬼”、“怪”五类。
最近,澎湃新闻专访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作者张云。张云多年间一直在搜集和整理古籍中的妖怪,他也写作并出版了民国妖怪志系列《傒囊·三目之婴》《山都·幽怨之铃》等妖怪推理小说,以及《双头怪佛杀人事件》《鲸背上的少年》等作品。
专访张云《中国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吗
文章插图
在中国失落的妖怪学
张云出生在皖北乡村,他生活的地方如中国的许多乡村一样,农闲时节的桥头、墙根边须发皆白的老者们常会说许多奇谈怪论,乡村也总有自己的一套对于生老病死的解决之法。张云因而一直对妖怪有浓厚的兴趣,很多年前,他去参加动漫展,一些年轻的孩子装扮成各种妖怪,当张云问起一个孩子他装扮的是什么妖怪时,对方回答:“当然知道,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获鸟。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这个回答让张云非常震惊,这些孩子装扮的姑获鸟、天狗、饕餮等明明都是中国典籍中的妖怪,而在他们眼里,这些全是日本的。张云告诉采访人员:“妖怪学在日本是一门显学,经过水木茂等人的努力,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名片,也影响到了中国。”而这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妖怪风尚,在其“原产地”中国,却失落了。
“中国目前还没有妖怪学,针对妖怪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一提起妖怪,人们总习惯性地将其和封建迷信画上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偏颇的。我们应该从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等角度重视妖怪。”张云说。
澎湃新闻:妖怪在中国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久的。
专访张云《中国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吗
文章插图
张云:是的,我们说“万年妖怪”一点不为过。从早期的人类考古以及文化遗迹来看,像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都出土了非常成熟的怪物的形象,比如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它有猪的嘴巴,蛇的身体,马的鬃毛以及龙的整体形态。再往早一点,北方的一些岩画可以追溯到一两万年或者几万年前,都用一些颜料在岩壁上刻画出很丰富的妖怪的形象。妖怪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东西,历朝历代都融入当时的人们的生活。
妖怪就像一个镜子一样,人类的历史、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心理认知都可以被照见,这里面有很多民族学的,文化学的、人类学的、文本学的传统,我们说也有可能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在里面,但是不能否定整体的它是一个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我觉得现在中国的老百姓,提起妖怪大家都会觉得挺有意思的,都有一个共鸣和接受度。
关于妖怪、妖怪文化的研究,不能不提到妖怪学。不过,和这么悠久的中国妖怪的历史相比,其实妖怪学历史非常短。
澎湃新闻:如我们了解的,妖怪学在日本能成为显学,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就没有建立起来呢?
张云:“妖怪学”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日本是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妖怪学的。最先采用“妖怪学”这个术语的,是被誉为“妖怪博士”的哲学家井上园了,他在明治十九年(1886年)创建了“不思议研究会”,次年便以“不思议室主人”的名义刊行了他的《妖怪玄谈》;1891年,妖怪研究会成立,然后到全国各地讲演,搜集各种怪谈、怪异资料。后来包括柳田国男、水木茂等这些人,他们从民俗学的、民族心理等角度对妖怪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