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正史中也有记载关于一些不好解释的自然现象的,比如灾变和谶纬部分,在我们怀疑不会出现太多妖怪的正史中,偶尔也会出现很多的所谓的“祥瑞”,比如史书记载刘邦出生的时候,就出现了异象,还比如“三足乌”等。
文章插图
张云:这还是需要回到妖怪的核心上面,用定义去判断它属不属于妖怪。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你提到的这些例子,其实中国的史书记载是一方面。但是很多别的典籍里也有提到。中国不是说一个妖怪出现在一个地方,其他就没有了。当然,这种情况也存在,但其实一般讲很多书中都会谈到,而且比史书的记载更为详尽。史书中记录的大部分是以灾变的形式,比如地震、蝗灾这类的,它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或是历史警示这种出现。相对而言,当然也会有一些别的,比如某个地方的人长了两个头这样的,那要问这些算妖怪吗,肯定也不算。所以,这些记载会对妖怪提出一些补充,但是主体还是分散在志怪、笔记类、宗教类等书中。
澎湃新闻:所以其实还是需要到专门讲妖怪的子部中找资料,比如说《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这样的作品,这些专门写妖怪的还是你重点参考的吧?
张云:是的,这些书之所以创作出来,就是因为作者本身对妖怪这种事情很感兴趣,他才会专门去记载,就像我做关于妖怪的专题一样。但是还有一个情况,这些笔记小说里记载的也不全是妖怪,可能还有一些异人在里面,各种各样的都有。古代人认识的和我们今天说的妖怪学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我把这个核心的定义把握住,把分类的标准把握住,然后去分门别类放进去就可以了。
另外,我在中间也遇到一些挺好玩的事情。我一般在选择的时候,都会选书里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妖怪,我觉得是它有一个身份,有名字,就算是有了身份证,根正苗红,可以算是真正的而不是编出来的东西。但其中我也遇到一些记载,比如这个妖怪的记述故事特别好,形象也很好,但往往写到后面记录的人就留下一句话“不知其所谓何怪也”,就只能舍弃掉了。所以,我还是总体上选择有确切名称记载的妖怪,这样它的身份也更明确,否则只能很可惜地放弃掉了。
- 专访沈昳丽:表演就像一条隐秘的小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创造主流丨专访沉浸式戏剧《迴家》监制陈皆理
- 孟子后人今何在?专访孟子第73代后裔孟庆松,诉说传奇故事
- 专访诗情傅聪最怕看的就是《傅雷家书》
- 《中国妖怪故事》:你还记得童年的那一只妖怪吗?
- 专访|梁连生:中国画节学术性越来越强了,商品味越来越淡了
- 讲好一个惊心动魄的唯美故事——《致敬生命拯救者》主创蒋旎专访
- “兰州,我的音乐之家”——本报专访著名音乐家谭盾
- a7568|本期阳光力天专访王圣儒:设计让我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