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苏轼苏辙两兄弟开创的宋代蜀学到底是什么学问?】众所周知 , 苏轼结交佛道非常广泛 。在单纯的学术观念上 , 如代表性的《东坡易传》 , 对宇宙生成等看法 , 大量采纳老子说法 , 以老解易 , 如“天地一物也 , 阴阳一气也 , 或为象或为形 , 所在之不同 , 故在云者 , 明其一也……”包括运用水等理念 , 形容阴阳变化 , 非常有“玄”理 , 与朱熹等僵硬的天理说解释的确完全不同 。在重要的存在论方面 , 苏轼看重物性自然 , 与庄子的观点相呼应 , 另一方面也与人情论相联系 。
而苏辙的一些说法 , 更融合三教相统一 , 认为三教观念出于一心 , 有相同相通之处 。他说:“老佛之道 , 非一家之私说也 , 自有天地 , 而有是道矣 。诚以形器治天下 , 导之以礼乐 , 齐之以政刑 , 道行其间而民不知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道并行而不悖 , 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 , 不亦周孔之遗意哉!”(见苏辙《栾城后集》)苏辙在《老子解》等著作中 , 也把其含义与儒家相结合来解释 , 往往认为与孔子孟子相一致 。同时 , 苏轼在为苏辙写的跋文中也一再为弟弟鼓吹 , 认为其见解合乎先贤的真谛 。
苏辙栾城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为苏轼、苏辙是文章高手 , 苏轼的门生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等无不是宋代著名文士 , 他们一起互相著述传播 , 顿时比洛学、新学门人单纯的学究水平高出不止一筹 , 所以 , 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 , 蜀学成为影响最大的学说 , 也进一步影响到纯正的儒家弟子 。
三、苏氏蜀学的传承影响
就在仁宗时期 , 苏洵带苏轼、苏辙到京城开封参加科考 , 父子一举成名以后 , 随着苏轼、苏辙兄弟一流的才华 , 苏氏兄弟在中原打开蜀学的名号 。
几乎与此同时 , 传统的儒家弟子如周敦颐、程颐师徒反而有前往巴蜀的经历 。仁宗嘉祐元年(1056) , 周敦颐离开家乡湖南为官的第一次远行 , 就是到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为判官 , 一共五年 。在合州 , 周敦颐生下长子周寿 , 妻子陆氏过早病故 。
周敦颐在巴蜀期间 , 为很多当地学子教授易学 , 尤其完成了宋代理学史上重要著作《太极图说》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原创作品 。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儒家著作 , 正是周敦颐在巴蜀地区吸收当地佛道兼容思想完善出来的 , 颇为让人诧异 。
周敦颐被程颐程颢兄弟视为洛派宗师 , 其实并没有因为他是正统儒家士大夫 , 表面批评佛道思想 , 本质上周敦颐还是顺应时代 , 开宗明义“易有太极” , 将阴阳与中庸 , 太极与无极 , 将儒家易学与老庄道家的许多思想都进行吸收融合 。
在嘉祐五年解职回到京师路上 , 周敦颐与要进京述职的王安石相遇 , 两人都是闻名已久 。之前 , 王安石刚向朝廷递交生平第一篇重要的万言长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已经提出要积极大展抱负的志愿 。他也是宋代儒家标志性的人物 , 双方都开创一派 , 对儒家学说进行了透彻交流 , 互相都受到很多启发 。
王安石之父王益 , 曾在四川新繁为知县 , 所以 , 王安石少年时也有随父亲入蜀生活的经历 , 与欧阳修近似 。王安石身上的创新精神也很大 , 后来号称“新学” , 本身王安石对佛道思想同样兼容并包 , 尤其他的诗文 , 后期离开朝廷 , 恬淡安静的气息更加突出 。所以 , 宋代儒学看似各自为阵 , 本身基础方向却是大体一致的 , 只是各家都有独到见地 , 这才产生不同的门户之见 。
周敦颐画像
文章图片
- 朋友犯了错误,苏轼便作词调侃,对方不生气,倒还成了一段佳话!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 网红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我的原句比这句好
- 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卜算子》,自誉为凤凰,末句意境高远
- 苏轼落魄时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连写两首词送她,都流传至今
- 杜甫一千古名句,苏轼黄庭坚自叹不如,李煜拿来随手改出更高境界
- 纳兰性德的一首凄美悼亡词,媲美苏轼《江城子》,堪为不朽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