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犁|散文《那些消逝的农具》陈久平( 七 )


这种架子也用于农村经纪人做买卖,搞长途贩运。过去有的农家养着两三条走骡,一年四季在太原往回贩东西,没有架子是驮不了多少东西的,必须用架子捆绑,才能出现效益。走骡驮的毛口袋,那时人称为独头,这独头和现在的麻袋一样大,全是用这样的架子来捆扎的。
当年我也在过农村,也使过牲口,而这架子上的营生我就是做不了,先是不会在架子上捆扎东西,再就是没有力气,把这样一驮子庄稼给牲口扛不到鞍子上,所以只好自找退路,从来不敢去赶牲口驮东西。我们村里有那力气大的年轻人,一个人可以把一驮庄稼扛起来,给驴放在身上,我很惊讶。
架子除了这些用处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在过去没有任何车辆的情况下,在前后两个架子上的两边绑扎两根木椽,中间可以捆绑一台单人轿,在单人轿上可以坐一个人,前边用一头驴,后边用一头驴驮着。过去如果是远距离结婚媳妇就用这样的方法。抗日战争战争时期用这样的办法来让驴抬担架,也很便利。如果是里面绑上座椅,也能驮上当官的。所以架子在牲畜身上的用途也很多。
我们家的架子有时候也会闲起来,闲起来的架子也有用处,可以放在院子里,上面能晾晒东西。后来到了1954年成立农业社,我家的架子也和所有农具一样统统入了农业社了。
如今的农村家家都要有小平车,农用三轮车,农用四轮车,都不用牲畜驮庄稼了,架子也就没有用处了。
8.笼驮
笼驮是岚县人的叫法。在黄河以南是见不到这种东西的。笼驮在农民的生活中是不可少的工具。养驴的人家,驮东西是经常的事,比如驮煤、驮土、驮石头等。这些就必须用笼驮来完成。就是农家秋收时往回运马铃薯也要用笼驮来驮。所以在上世纪笼驮还是很重要的运输工具。
笼驮也属于山货,只有山里的人才有这些材料和技术能编成笼驮。笼驮是经常用的,必须用坚硬的枝条来做,用柳条是不能做笼驮的,因为柳条的坚实度就有些稍差了。只有山里的桦木条和杜梨条还有柞木的枝条才能做成笼驮。编笼驮是个粗糙营生,不需要精工细作,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样式,样式不符合笼驮的要求是不行的。把条子准备好后,要在半干的状态下就及时编,如果全部干了就就脆了,编时就容易断。半干状态下条子的韧性好,做成的笼驮好掌握形状。首先是铺底,把底铺好后,就要留下好经条,经条一般是以三根固定的。然后就要开始上纬度条,一根一根的按程序往起编,一层一层的编制好,到了顶端,也就是口沿的地方要把口沿拧好。这样编制成的筐形物,当地人称为笼驮头子。一副笼驮,要有这样两个头子。在笼驮头子上编制时要留下四个孔。这四个孔是准备插入笼驮枝的。笼驮头子是笼驮的盛物部分。笼驮枝是笼驮的承重部分。
笼驮枝是弯形的,开始选择笼驮枝时,是要选择粗细均匀的独股桦树梢头的,一般要上下都达到四公分以上,不要超过六公分的。长度要达到一米七左右。选择好木料以后,先不要剥皮,要在火上熏,在掌握好火候的烟火上边熏边弯曲,熏弯的过程中要做好一个弓弦,用弓弦边熏边要蹦起来,这样随熏随蹦,蹦到正好是能做笼驮枝时,就可以收手了。但是在上市以前,弦是要一直绷紧的,不能放开,以让其成形。
农民买卖回笼驮枝来还需要进一步入加工,要把保留的树皮刮起掉,把笼驮枝刮起得光洁滑溜,美观大方。一两端要各钻开一个孔,孔的大小要在一厘米左右。要备好四个笼驮楔子,一个要五厘米长,一厘米粗。再要备好四个垫子,每个垫子七厘米的正方体,中间钻个正好能插入笼驮枝的孔子。先将笼驮枝的四个头子插入相对应的笼驮眼子中。这样的笼驮就基本成形了。然后把四个枝头上套上四个垫子,再用楔子楔住。这样一副笼驮就算固定好了。这可以放在鞍子上使用了。
有了笼驮就能随时驮运东西了。我小时候最辛苦的就是去煤窑上驮煤。要在家里的鸡叫时就起床,忙忙碌碌吃点饭,把牲口给喂养好,给牲口鞴上鞍辔,放上笼驮。起身时笼驮是空的,人可以骑在驴身上,用鞭子赶上驴,一直到达煤窑上。骑在了驴身上倒也痛快,可以随地观察路边的风光,过路一些村庄也能翘首以待,欣赏景致。到了煤窑上,把笼驮放下来,就在煤场上收拾着煤,要用手一块一块的往笼驮中拾煤。拾的煤满了笼驮,让那个卖煤的人来看煤的多少?那卖煤的态度很不好,稍微多上几斤煤,总要让你放下。交了钱,开了票。把票给了卖煤的,才能把装好煤的笼驮两个人端起放在驴身上。总算万事大吉了,可以回家了。一路上驴在笼驮中驮上了煤,人跟在驴后边,一步一步往回走。二十里路程要走四个多小时,往往要爬了夜才能回来。多亏了笼驮的功用,否则,那些道路崎岖的山村小舍是煤也烧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