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有皮麻、红麻、茼麻、大麻、亚麻,这些麻都是纤维植物,都是可以生产纤维的。而民间大量用的还是线麻。线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适应性强,对地理环境要求不严格,南北皆可种植。它的果实叫麻子,可以榨油。线麻成熟后,将线麻挽回后晾干,放入水池中沤制,沤好的麻从水池中捞出,再晾干,就可以折皮麻了,将麻杆一截一截折断,就能很顺利地把皮麻剥离下来。皮麻的纤维很长,有的有两三米长。皮麻也是家庭中做麻线,做麻绳的好材料。家庭妇女用麻线来做鞋,做衣服。可见当年皮麻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后来在社会上有了棉麻公司,有了皮麻业社,这些就是当年主要管理和加工皮麻业的地方。
县城也有专门加工麻绳的,我记得在东村的老街上就有一家做麻绳的,还是我们静乐人,在一个很长的院子里安了打麻绳的机子,天天加工麻绳。首先把整理好的皮麻在一个能用麻线绕着自动控制的轮子上把皮麻纺成线坯,把这些线坯绕在一起,做成一个很大的线球。用这些线坯并股以后做成麻绳。做成的麻绳有四股的,有八股的,有十六股的,根据需要的粗细来加工,最粗的就是榨油用的油架绳,有胳膊粗,这样粗的绳起码也得64股。我们一般用的是八股麻绳。打麻绳的机子很简单,也很粗糙,在院子里固定两个拉绳点,固定好后,一个人在一边摇动来拧,一会儿就打成一根麻绳了。做麻绳的营生在小村里也能进行,我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春天在岚县的春旺村里开荒种地,这村里就有一家做麻绳的老师傅。我那年就在他家八块钱买了一条大麻绳,是八股的,买回来受到了父亲的表扬,说那麻绳就是质量好,做得很坚固耐用。
我中学毕业没事做,就用这条麻绳给生产队背草,背庄稼。那年头,背庄稼是给粮食,背十斤庄稼挣一斤粮食,而县是背什么给什么粮食。用这样的物质奖励来刺激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否则地里的庄稼进不了场上。我那时用我买回的麻绳一个早晨可以给生产队背一回庄稼,一次能背一百四十斤黄豆,这样可以当时就能兑现十四斤黄豆,这在当年人民公社化时代是不少的报酬。我起初也不会用这麻绳做营生,后来跟上村里的老农,在人家指导下慢慢也就学会了,先将麻绳铺在地面上,两股之间的距离和人的肩膀宽度差不多,把庄稼梳理好放在绳子上,一层一层要放平,放实,放稳,放到一米多高时,把前后的绳子搂起来,把庄稼捆实,而且要会做好肩上能插入的活结,这时就可以坐在地面上,把两个肩插入活结中,用力背在背上,站立起来,就可以行走了。有时背的重了是站不起来的,这样就要适当放下一些庄稼,如果能站立起来,就可以行走了。
农家的麻绳用途很广泛,做什么样的农活都要要用到麻绳。牲畜身上的各种装备,都要要用麻绳来拴牢。春天牛犋拉犁所用的各种配套器械都要用麻绳来连接。秋天用牲畜驮各种庄稼都要用麻绳来捆绑。平时到集市贸易卖农产品都要需用麻绳来捆扎。农家妇女们纳鞋底,扎笤帚都要用细麻绳来做。可见当年麻绳在人民生活中地位是多么荣耀。
文章插图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做麻绳的就少了,街市上出现了尼龙绳。我有一次买了一条街上的尼龙绳回到家里,家里正好是收获葱,我觉得尼龙绳正好派上了用场,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拿上了尼龙绳去背葱,当我捆起一背葱,正在往紧捆得时候,尼龙绳突然被揪成了两截。
6.鞍子
有一句老话很流行:就是人凭衣裳,马凭鞍帐。家养的使役牲畜骡子、驴子和马匹的人家都要鞴有鞍子。鞍子是放在牲畜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乘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做成。马的鞍子要比骡驴的鞍子贵重的多,马鞍是供人骑马用的,所以做得很精致,现在买一个普通马鞍也总得八九百元。自古有,好马配好鞍。
鞍子的作用实际是保护牲畜背部的,有的牲畜由于鞍子配备的不好,往往会把背部的皮子压坏,有的会压烂,变成溃疡,给那些蚊虫一叮咬,出现感染,还会化脓,农家有一句家常话,就是压了梁了。有的驴骡压了梁好长时间也不会好,还得给予治疗。在农业社那个年代,农业社的牲畜那叫众人的老子没人哭,谁也不操心,出现烂梁的牲畜很多,很是惨不忍睹。包产到户后,牲畜也分到了个户,这种现象也就少了,家家都要爱护自己的牲畜,鞍子做的很舒服。只有有了鞍子,这些牲畜才能驮货物,也才能人骑。所以鞍子是牲畜必备的,也是对牲畜的一种装扮,鞍子做的好,牲畜才会雄伟壮观,很有气势。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散文诗秋 ·之私语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朱全吉|人到浮来福自来
- 扈学秋散文:心情不快左右为难的防疫捐款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马兆伦|烟台的海
- 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希音东听德爱声」散文,女儿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