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的大量情书,深情缠绵,堪视为文学作品,有些情话,已是读者们耳熟能详:“我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锲而不舍、轰轰烈烈的追求,终于让他从张兆和的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
起初,张兆和也回应着他诗人的热情,让这个“乡下人”喝了一杯甜酒,但结婚毕竟不是演戏,日子长了,对沈从文根本没有爱情的张兆和虽然忠实地履行着妻子的义务与责任,却无法表现出她内心根本不存在的感情,让感性多情的沈从文无从感受到妻子对他热烈爱情的回应。
文章插图
沈从文与张兆和
几年后,在女弟子高青子的刻意取悦下,自卑内向的沈从文一度有过精神出轨的倾向,还将他被高青子外貌吸引、内心动荡的经历写在了小说《看虹录》里,对话和心理描写都十分露骨。可沈从文又毕竟是一心一意爱着妻子的,在反复思考和徘徊之后,他与一再逼婚的高青子断了联系,并将这段心理经历坦然告诉妻子,张兆和却恼怒不已、决绝而去,与沈从文分居多年,坚决不肯原谅他。
沈从文渴望爱与温暖的心彻底凉了,十几年后,他的《看虹录》一文被批判为“桃红色文艺”,遭到昔日文艺界朋友的围攻和批评,这段与高青子疑似外遇的往事也传得尽人皆知。
孤立无援中,沈从文数次自杀未遂,还一度患上精神分裂,整天狂呼着“我要回湘西去”,痛苦万分、生不如死,直到张兆和因同情又回到他身边照顾。
文章插图
沈从文与张兆和
张兆和陪伴沈从文度过了最后的十年时光,直到沈从文1988年去世后,她为丈夫整理作品集时,披览沈从文一生笔墨,深感辜负了沈从文的挚情。
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中,张兆和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没有回应的爱情是可悲的,因为出身和性格差异、沟通不够充分,在沈从文活着的时候,张兆和始终没有真正爱上他,在沈从文身后,张兆和也深深后悔从前待沈从文过于冷淡疏离。
可这个善良、忠实的女人又何尝明白,世间唯有真爱和咳嗽无法掩饰,内心敏感、极善于捕捉心理活动的一代大家沈从文,早就明白妻子不爱自己、不了解自己,可他却始终坚守着与张兆和的婚姻,抱有总有一天能打动她的期待,只是,坚守时间越长,他内心就越沮丧、越失望,再逢中年处境不佳,沈从文便万念俱灰、只求一死。
强求的爱,强求的姻缘,对这个“乡下人”来说,实在是一杯难以尽饮的苦酒。
1、胡适不看好这场师生恋,说沈从文“错用情了”
胡适是沈从文的伯乐之一,1929年,胡适邀请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到他主持的吴淞中国公学当讲师,这个羞怯内向的湘西青年虽然沉默寡言,内心却格外热情奔放,很快,他就爱上了自己的学生、19岁的张兆和,并大胆地写了求爱信。
起初,张兆和并没把这个常出洋相的年轻老师放在心上,此时,沈从文虽经徐志摩提携,在《晨报副刊》等文艺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小说,却还没写出风靡全国的作品,算不上什么名人,他囊中羞涩、气质怯弱,常常自称“乡下人”,怀着深切的自卑心。
而张兆和出自合肥名门,曾祖父张树声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父亲张武龄不但拥有良田万亩,还热衷投资教育事业,是苏州有名的教育家,其母陆英是望族闺秀,出嫁时,光是抬嫁妆的队伍就排了整整十条街。
- 沈从文婚后再遇真爱,问林徽因怎么办?林徽因一句话让他追悔莫及
- 年少只爱林黛玉,中年方懂宝钗难
- “乡下人”沈从文与“千金小姐”张兆和的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
- 创业者胡也频:沈从文的挚友,丁玲的挚爱,鲁迅也曾写文记念他
- 鲁迅之母鲁瑞:年少读书放足,中年亡夫育子,一人撑起没落家庭
- 年少只爱左宗棠,中年方懂曾国藩
- 王阳明人到中年要远离这三种人,否则会一事无成!
- 他被誉为“国宝艺术家”,却2次夺友人妻,曾遭沈从文、李敖痛批
- 狂士刘文典我拿40元朱自清只能拿四块,沈从文四毛都不能给!
- 为红颜写书,沈从文同时失去文坛与家庭,走入绝境,两度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