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宁芳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张宁芳,文史爱好者,现居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近现代史方向,对于近代人物、文化有浓厚兴趣。于各类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十余篇。【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读沈从文的小说总是沉醉于他的清新质朴与秀美山水,而他为爱人张兆和留下的文字也让人感动,沈从文与张兆和这对民国文化圈的夫妇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一直令人回味。
文章插图
(一)“合肥四姐妹”之张兆和张充和、允和、元和、兆和四姐妹出生于苏州九如巷,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而她们的传奇人生和婚姻也成为民国文化圈著名的姐妹花。张家原籍安徽合肥,是清末显赫的大家族。其曾祖父张树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有功于朝廷,是淮军的第二号人物,历任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在合肥老家有良田万顷,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的名下每年就有10万担租,可谓当地豪门。其父张武龄,又名张冀牗,举家移居苏州。他热心教育事业,创办了苏州乐益女子中学,并自任校长。在他的影响下,四姐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以文才著称。
文章插图
四姐妹的婚姻故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长姐张元和嫁给昆剧名伶顾传玠。当时的报道纷纷以大家闺秀下嫁,但他们的婚姻却是恩爱美满的。二姐张允和嫁给著名的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两人携手走过漫长的风雨人生路,留下一段佳话。小妹张充和与著名的汉学家傅汉斯相恋,谱写一曲动人的跨国恋曲。她随夫君赴美后,曾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而四姐妹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兆和与沈从文的婚姻故事。(二)“乡下人的一杯甜酒”和张兆和相比,沈从文来自于另一个世界。他只读了小学,14岁就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的《晨报》《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并展露出了文学才华。1928年,他受胡适之邀来到中国公学任教,不过26岁。
文章插图
(1935年,沈从文、张兆和、张允和在苏州)当时18岁的张兆和正在中国公学上学,外号“黑牡丹”的她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爱慕和追求,调皮的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而木讷的沈从文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就是第二封、第三封,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她找到校长胡适,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笑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木讷却厚脸皮的沈从文最终走进了张家大门。1932年夏的一天,沈从文怯生生地敲了张家大门,然而兆和却不在家。“从苏州九如巷闷闷地回到旅馆,一下躺倒在床上,也无心吃中饭。正在纳闷的时候,忽然听到两下轻轻的敲门声。我在苏州没有亲戚和朋友。准是她!我从床上跳了起来,心也跳了起来!开了门,看见兆和站在门外,双手放在身背后。我请她进来,她却往后退了一步,涨红了脸,低低地说:‘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就这样,沈从文走进了张家的大门。
文章插图
- 沈从文婚后再遇真爱,问林徽因怎么办?林徽因一句话让他追悔莫及
- 创业者胡也频:沈从文的挚友,丁玲的挚爱,鲁迅也曾写文记念他
- 民国最凄美师生恋,千金小姐与家教的结合,创出著名的《生死恋》
- 他被誉为“国宝艺术家”,却2次夺友人妻,曾遭沈从文、李敖痛批
- 狂士刘文典我拿40元朱自清只能拿四块,沈从文四毛都不能给!
- 为红颜写书,沈从文同时失去文坛与家庭,走入绝境,两度自杀
- 沈从文中年割腕的背后: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将一生过成了寂寞
- 与鲁迅的“误会”
- 为什么沈从文对林徽因会有对待母亲一般的依赖?有两个猜测
- 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不久,写信告诉她自己爱上了别人,她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