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北梁太守贾仲贤造释迦像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石通高约40厘米河北省临漳县邺城北吴庄佛像埋藏坑出土造像通体白石雕造,主尊低平肉髻,面相方圆,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方形束腰座上,袈裟下摆从座面垂下,双手残。圆形头光内圈为莲瓣,外为卷草纹,火焰纹背光。胁侍菩萨戴三叶冠,上身斜披内衣,下着长裙,披帛在腹前打结交叉,跣足立于覆莲台上。三尊像共用一方形台座,台座正面浮雕护法狮子与莲叶博山炉。本件造像在台座背面铭刻长篇发愿文,其上提及了施造者和雕造年代,为本件作品提供了精确的年代标尺。北梁太守贾仲贤作为东魏政权的中高级官员,其出资雕造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时期雕造艺术的较高水平。
文章插图
道智造释迦像东魏武定四年(546年) 石通高57.5厘米 座宽31.8厘米 厚15.5厘米 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藏坑发掘出土此为背屏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七身像。主尊为坐佛,面部圆润,肉髻宽扁,头光刻莲瓣纹。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左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上。外侧胁侍均立姿,内侧为两身弟子,身穿僧袍,中为两身菩萨,外侧为两身菩萨装力士,头戴矮冠,双目圆睁,肌肉凸张。背屏上端雕飞天两身。背屏背面阴刻坐佛一身,施说法印。底座正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浮雕双狮香炉,下层中部为一舒腿坐姿菩萨,左侧为一比丘,着袒右袈裟,手持行炉,单膝胡跪,旁刻“比丘僧道智供养”。其右亦为一舒腿坐姿的供养菩萨,双手在颈腹间托持一串连珠形物。方座两侧面各阴刻一身舒腿坐姿供养菩萨。背面有长篇造像记:“大魏武定四年……比丘僧道智……採匠京都,敬造释迦石像一区。……”
文章插图
弥勒像北齐(550-577年)石残高55厘米 宽43.5厘米 厚21.5厘米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造像整体采用镂雕技法雕刻了弥勒与胁侍共七尊像。主尊弥勒菩萨,交脚舒坐于莲台上,头戴宝冠,宝缯披肩,袒上身,带项圈,璎珞交叉,披帛垂地,双手残,头光内圈雕莲瓣纹饰,外圈刻卷草纹与化生童子。主尊两侧各有弟子、辟支佛、菩萨共六身,唯最右侧菩萨残缺。各胁侍手中持物或双手合十,跣足分立于莲台上。底座正面雕地神托举博山香炉、比丘、蹲狮和力士,左、右、背三面刻树、风、山、狮、珠、鸟、象、鱼等八位神王。背面浮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胁侍菩萨、飞天和化生童子等;树下有释迦佛与跪拜布施的童子形象。造像场景宏大,布局严密,内容复杂,工艺精湛,出土地位于北齐东都邺城遗址附近,代表了同时期较高的工艺水准。
文章插图
佛坐像北齐(550-577年)石残高37.5厘米 座宽30.5厘米 厚15.8厘米 高10厘米河北省临漳县邺城北吴庄佛像埋藏坑出土此背屏像原应为七尊,最外侧的菩萨像皆残,因此仅剩五尊。主尊为坐佛,低平肉髻,脸部方圆,着袒右袈裟,内着僧祗支,右臂残断,左手作与愿印,结跏趺坐于束腰圆莲台上。圆形素面头光。主尊两侧的弟子与辟支佛皆着袈裟,手中有捧物,跣足立圆莲台上。莲台下残见二龙,可辨胸颈和前肢部,一爪支地,一爪上托莲台。下部方座正面雕双狮香炉,莲花香炉由两身舒坐童子托举。方座的其余三面雕八身神王像。本像雕刻工艺精到,彩绘保存亦较好,在同时期此类造像中较为罕见。
文章插图
菩萨立像北齐(550年-577年)石残高70厘米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藏坑发掘出土这是2012年在河北邺城遗址出土的一件菩萨立像,是北齐造像中的精品,选用了曲阳一带所产白石,光洁莹润,表面经过精细打磨之后宛如白瓷。菩萨造型饱满敦厚,下垂的眼睑和略带笑意的嘴角,与同时期的印度笈多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简洁的衣纹配以精细雕琢的璎珞,裙子前面的部分采用镂空立体雕饰,以完全写实的细节衬托出菩萨像整体简约俊逸的气质。
- 佛教这三件事易损福报,最好别做!
- 佛教:一个家庭,出现这3个“吉兆”,说明福报要来了
- 经典好看的7部佛教电影,你都看过吗?
- 禅意雅致小沙弥的故事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我国神话体系影响最广的两大名教,不是流传最广的佛教,而是他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 古雅轩文化传媒推荐明代的瓷器佛像赏析
- 佛教一个家庭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足够了
- 民俗|唐朝过年和冬至时各有七天假期,过年期间长安城佛教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