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佛立像北齐(550-577年)石通高113厘米 宽45厘米 厚25厘米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窖藏出土 佛像通体圆雕,石灰岩材质,肉髻低圆,顶饰螺发,佛面圆润丰满。头光内层饰以莲瓣,外层以线刻同心圆及忍冬纹装饰,最外层雕七尊坐姿化佛。身着通肩袈裟,袈裟上以阴刻线表达衣纹,线条简洁。胸部平坦,腹部隆起,右手牵袈裟衣角,左手及双足均残。在这件造像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笈多艺术在北齐的本土化改造。
文章插图
思惟菩萨像北齐(550-577年)石高71厘米 宽28厘米 厚19厘米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窖藏出土 思惟像是各类佛教石刻造像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为左腿自然下垂、右脚踝置于左膝上的半跏坐姿,右肘部支撑在右腿上,用右手掌或手指支撑着下颏,左手扶住右脚踝,称为“思惟像”。呈思惟姿态的造像身份常见的有释迦太子、弥勒菩萨、观音菩萨等。思惟菩萨像并不在青州系造像中占有突出地位,而在河北曲阳白石小型造像之中此类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发展出了双思惟像甚至有镂空的双树双思惟像。青州此类造像不仅体量明显大于曲阳同类造像,绘彩雕饰也呈现不同于曲阳的风貌。其下半身大面积涂朱,彩绘保存情况较好,另外菩萨身下形制独特的筌蹄座亦是这一时期青州造像艺术的鲜明特色。
文章插图
佛坐像北齐(550-577年)石通高64厘米 宽40厘米 厚35厘米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窖藏出土 佛像头顶肉髻低平,满头螺发,面相方圆丰满,双目微闭,嘴角内陷,微含笑意,其面部及颈部都残存贴金痕迹,右臂残断,左手手指虽残,但仍可看出其掌心向前施与愿印。宽肩挺胸,细腰收腹,体态雄健而有力度。身披袒右袈裟,薄厚适中,表面刻出阶梯式衣纹。袈裟大面积涂朱,色彩鲜艳,保存情况较好。主尊结跏趺坐于单层仰莲座上,基本造型与其他地区同一时期的造像较为接近。
文章插图
佛立像北齐(550-577年)石通高122厘米 宽40厘米 厚25厘米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窖藏出土 佛像肉髻低平,饰以螺发,脸庞丰满圆润,双目下视,饱含慈悲济世之情。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躯干修长,从露出的躯干可看到造像的胸部较平,显得较为清瘦,袈裟衣纹以双阴线刻表达,感觉轻薄贴体。右手已失,左手残损,似掌心向前施与愿印。袈裟外有彩绘残痕,惜已大部剥落。这尊佛立像具象化地表现了北齐造像艺术的新风尚。
文章插图
菩萨立像北齐(550-577年)石通高115厘米 宽30厘米 厚25厘米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窖藏出土菩萨通体圆雕,头戴花冠,冠上有贴金残痕,冠中有一化佛。面相方正饱满,内衣斜披,颈佩项链,肩部饰圆饼形饰,披帛在腹前交叉打结,璎珞华丽繁缛,从肩悬下到腹部相交于宝珠上,左臂残断,右臂上举,跣足而立。菩萨雕刻精美,施以彩绘贴金,展现了北齐一代成熟的雕像技艺。
文章插图
菩萨立像北魏晚期-东魏(公元6世纪)石高105厘米 宽35厘米 厚25厘米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窖藏出土这件菩萨像造型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圆形头光与身光的结合,而非常见的舟形背光。菩萨面容立体突出,笑容鲜明。细长的眉眼舒展,浮现出沉思而喜悦自如的神情。头顶戴冠饰,头光莲瓣纹凸显。肩部突出圆饼状饰,披帛覆肩下悬,交叉展拓于膝前。裙尾纹褶细密,而且向外侈,呈鱼尾状。跣足立于仰莲台上。此菩萨的衣饰呈现出早期较朴素的特色,雕饰的刻工也较为精致,体现了这一时期青州地区菩萨造像鲜明的艺术特点。
- 佛教这三件事易损福报,最好别做!
- 佛教:一个家庭,出现这3个“吉兆”,说明福报要来了
- 经典好看的7部佛教电影,你都看过吗?
- 禅意雅致小沙弥的故事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我国神话体系影响最广的两大名教,不是流传最广的佛教,而是他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 古雅轩文化传媒推荐明代的瓷器佛像赏析
- 佛教一个家庭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足够了
- 民俗|唐朝过年和冬至时各有七天假期,过年期间长安城佛教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