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四 )


 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文章插图
菩萨立像东魏(534年―550年)铜鎏金通高7.8厘米 像高9.6厘米 座高3.2厘米造像通体铜鎏金铸造,为一菩萨二胁侍的一铺三身像。主尊头戴花冠,披帛膝前交叉,璎珞在腹前穿珠交叉,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跣足立于仰覆莲座上。主尊圆形火焰纹头光,三身像共用一舟形背光,背光上部为火焰纹,火焰纹中有坐佛五身。左右胁侍菩萨头戴冠,披帛在身前横列两道,跣足立于由莲叶长茎支撑起的覆莲台上。
 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文章插图
佛立像东魏(534―550年)铜鎏金通高7.2厘米 像高7.7厘米 座高3.5厘米造像通体铜鎏金铸造,为一佛二菩萨的一铺三身像。主尊佛像,高肉髻,面容及躯干大部锈蚀,漫漶不清。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跣足立于双层覆莲座上。主尊头光内层为莲瓣,外层为同心圆,舟形背光上部刻火焰纹,火焰纹中有三身禅定坐佛。左右胁侍菩萨均束发,双手合十,披帛在膝前交叉,跣足立于覆莲台上。
 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文章插图
菩萨立像北齐(550年-577年)铜鎏金每件通高27.5厘米 像高18厘米 座高4.5厘米这两件铜鎏金菩萨立像外观上基本完全相同,保存状态也相似。菩萨戴花冠,面相圆润,宝缯披肩,圆形头光的内层与外层为莲瓣纹,中间以阴刻同心圆纹装饰。带项饰,披帛在腹前穿璧交叉,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跣足立于覆莲座上,莲座下有榫。由此推断,此两件菩萨立像应属一组像中的两尊。| 河北|
 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文章插图
交脚弥勒菩萨像北魏(386-534年) 石残高44厘米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弥勒菩萨交脚坐姿,双手及背光残缺。面相方圆,头戴宝冠,长发披肩,袒上身,戴项圈璎珞,下着长裙。残存的头光刻有坐佛,残存背光内二圈皆为胡跪的供养人,外圈为火焰纹。菩萨两侧各站立一胁待菩萨,双手合十,立于圆台上。菩萨双足两侧有护法狮子。下有四足方床,正面刻香炉,两侧各跪坐六身供养人,床两侧亦各有五身供养人。此尊交脚菩萨像是河北曲阳地区现存最早的石刻造像之一,且并未采用北朝后期这一地区著名的白石材料,向我们呈现了这一地区早期造像雕刻艺术的基本样貌,值得深入研究。
 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文章插图
刘伯阳造释迦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石通高31厘米 台座宽14.7厘米 厚10.5厘米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村发掘出土佛像为背屏式,保存完整。佛像结跏趺坐,波状发髻,肉髻较圆,脸型椭圆,大耳下垂。身着袒右袈裟,内着僧祗支,偏衫搭覆右臂,施禅定印。背屏边缘浅雕五身坐佛,身着通肩袈裟,禅定坐姿。方座正面浮雕香炉,其余部分为刘伯阳及父母,妻子等供养人像,均着交领袍服,或立或跪作供养状。底面有纪年题记:“太和十九年岁在乙亥…… 魏郡邺县民刘伯阳,为居眷男女大小敬造释迦牟尼石像一区…… ”。
 佛教|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
文章插图
智徽造观音像东魏天平四年(537年)石通高30厘米 座宽13厘米 厚11厘米 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藏坑发掘出土菩萨头戴三叶冠,面容瘦削,唇上有须,莲瓣式头光,下身着长裙,裙摆外撇,披帛在膝前交叉,右手在胸前持莲蕾,左手在腹下握桃形香囊,跣足立覆莲台上。下有长方形基座。通体保存红、黑彩绘及贴金痕迹。尖楣背屏边缘饰火焰纹,背面墨绘太子树下思惟像。方座背面题刻“天平四年,岁次丁巳……永晖寺智徽为师僧父母敬造白石观音像一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