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松江人都爱逛的地方,你去过吗?

上集:这里是老底子松江最热闹的地方 , 你知道吗?
松江
老字号
Songjiang
印象中的岳庙商家(下)
顾益君
稻香村的对面是岳阳饭店 , 饭店低于路面约有30公分左右 , 顾客进门由台阶拾级而下 , 店堂内摆放有不下20余张四方形的八仙桌 。 许多进城听书、看戏、孵茶馆的农民尤为喜好这家饭店 , 中午时分 , 常常顾客盈门、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 跑堂的叫卖声 , 顾客的说笑声、调侃声不绝于耳 。 置身其中 , 嘈杂是嘈杂了点 , 但我分明看到的是农民兄弟们在辛勤劳作之余进城蹭个小酒和在酒酣耳热之际的惬意和满足 。 最难忘的是这家饭店的当家点心——鲜肉小馄饨 。 之所以大家都觉得鲜美好吃 , 秘诀是小馄饨的汤料是用猪肚猪骨经慢火熬制而成的 。 每天下午2、3点钟小吃午市开市供应 , 除了吸引顾客堂吃以外 , 许多附近的居民都会拿着家中的锅碗(本地俗称“蓝家生”)买票排队等候在锅台旁买回家与家人分享 。
老底子松江人都爱逛的地方,你去过吗?文章插图
鲜肉小馄饨(来源网络)
岳阳饭店隔开东西走向的果品公司办公用房和食堂便是跃进烟糖商店 , 彼时经营着与老百姓居家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息息相关的食盐、食糖、酱油、糖果饼干、烟酒茶叶、南北杂货以及肥皂、毛巾等小百货商品 。 印象最深的是70年代中期某年春节 , 商店贴出告示 , 说是为丰富节日市场供应 , 节日期间上市供应松子、山核桃等日常鲜见的炒货食品 。 那天我早早赶去 , 尚未开门 , 但店外白场上却早已排起了长长的蛇形队伍 。 许多人担心买不到 , 售卖队伍中不时发生推搡和争执 。 当我终于购买到一小袋三角包松子和山核桃 , 走在回家的路上幻想着与哥哥姐姐分享的喜悦时 , 心里就象乐开了花一样的高兴和甜蜜 。 后来从另外渠道得知这家商店的另一段佳话:80年代中后期 , 这家商店的负责人 , 由于经营管理有方 , 热心为民服务 , 致力拓展市场 , 销售业绩持续在同类烟糖商店中拔得头筹 , 获得了县烟糖公司的销售状元称号 , 商店也荣获县三八红旗手标兵集体 。
跃进烟糖商店的南首是也是园茶馆 。 最早的也是园茶馆是坐东面西的平房 , 80年代初期改建为二层楼房 。 无论春夏秋冬 , 每天凌晨4点多钟光景 , 茶馆店的锅炉烟囱已经升腾起股股浓烟 , 一拨拨五、六十岁开外的男性茶客们也已是纷至沓来 。 我的叶榭乡下姨夫每次客居我家必去也是园孵茶馆 。 他告诉我 , 80年代以前 , 老茶客泡一壶红茶7分 , 以后逐渐涨到2角5分 。 也是园茶馆在松江茶馆中规模算是比较大的 , 人气也非常足 。 在一排排长条茶桌和长凳上 , 上了年纪的男性茶客们在悠哉悠哉的氛围中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天 , 国家大事、奇珍趣闻、坊间传言皆入话题 , 这种乐趣和休闲放松你不置身其中是断然感受不到的 。 与松江城内的其他茶馆一样 , 也是园茶馆的茶客也是进城的农民居多 。 农闲时节茶馆更是人满为患 , 来晚了恐怕还占不到座位 。
自上世纪70年代末 , 各地的地方戏曲剧团普遍得到恢复重建 , 也是园也引进了说书、评弹等说唱艺人进场开唱 , 聚集和吸引了更多的人气 , 同时提高了茶馆的经营效益 。 茶馆还附带着开设热水灶(俗称“老虎灶”)为附近居民洗被子、床单 , 冲“烫婆子”(一种冬季取暖用的用具)提供热水 , 方便居民 。 其实茶馆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反映 , 在县城和乡镇历来十分红火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茶馆也在逐步走向消亡 。 包括也是园茶馆在内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 松江城内的茶馆已经难觅踪影 。
老底子松江人都爱逛的地方,你去过吗?文章插图
也是园旧景 , 外墙上“也是园”三字招牌及“YSY”的缩写标志依稀可辨 。 (来源:《松江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