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俞松:心里永远装着病人的医者

医者 , “亦士亦侠” 。 “士”指医生专业主义的一面 , 即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治病救人 , 同时推动医疗进步;“侠”则指医生的担当和使命感——当你决定当一名医生 , 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 然而 , “虽万千人 , 吾往矣” 。
全国先进工作者俞松:心里永远装着病人的医者文章插图
【全国先进工作者俞松:心里永远装着病人的医者】“为未来努力的方向划定了清晰的线路 , 将继续努力培养更多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 ”在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后 , 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俞松(原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这样说到 。
此前 , 他还在201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评为贵州省省管专家和遵义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5年被评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 。
俞松作为遵义医科大学自主培养的优秀医学人才 , 作为资深的小儿外科专家 , 他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 ,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良服务质量 , 对待每一位患者 , 他的医德医风也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好评以及业内人士的肯定 。
2004年 , 作为国内小儿外科领域稀缺的博士研究生 , 俞松毅然回绝了众多省外大型三甲医院抛来的“橄榄枝”和优厚的薪酬待遇 , 回到母校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作为学科带头人筹建了贵州省第一个小儿矫形外科 。
很多小儿外科疑难杂症看不好的病人要跑去省外求医 , 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矫形外科 , 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 大大地减少了患者求医的“冤枉路” 。
在他的带领下 , 科室迅速发展壮大 ,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关节镜治疗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脊柱畸形及个性化综合治疗血管瘤等技术 ,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关节镜下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让广大患者也能就近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 。
全国先进工作者俞松:心里永远装着病人的医者文章插图
他经常奔赴在县市级医院工作一线 , 指导小儿外科的学科和人才团队建设、时时关注并尽力推动全省小儿外科的同质化发展 。 在全国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大背景下 , 近五年来 , 贵州省设置小儿外科的各级医院从8家增至17家 , 小儿外科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 疾病诊治范围和水平、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幅提升
俞松的同事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状态:“已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的他 , 不顾疲惫 , 认真地操作着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 。 ”
俞松的努力不知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多少生命!一声声的感谢 , 一次次的鞠躬……婉拒了多面市民送来的锦旗 。 俞松说:“医者仁心 。 ”
为了指导学生们做好科研 , 俞松经常医院、学校两头跑 。
尽管管理、科研、医疗工作已经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 , 但在俞松心里 , 始终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留给教学 , 留给他的学生们 。 他说:“医学院承担着培养未来医学人才乃至医学科学家的重任 。 ”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 , 医教协同发展 , “两条腿走路”是必备技能 。 俞松热爱教学工作 , 他带过的医学本科生早已数不胜数 , 招收培养的35名硕士研究生已有28人顺利毕业 , 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 数十载如一日 , 兢兢业业 , 用坚强党性抒写了一段段奉献的旋律 , 用奋斗人生谱写动人的乐章 , 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名高校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 。 2011年获贵州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心里要永远装着病人 。 ”不论是在具体操作中 , 还是在三尺讲台上 , 俞松都反复提醒伙伴和同学要做这样的医者 。 “因为我也会生病 , 我了解病人的内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