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光华医院的这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原来他是这么……( 二 )


解码光华医院的这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原来他是这么……文章插图
“如果医生能够时时刻刻为患者考虑 , 便一定能获取对方的信任 。 医患本无矛盾 , 两者之间如同鱼水 , 谁都离不了谁 。 ”何东仪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 , 医院以及科室每年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免费服务关节病患者 。
在何东仪医治的众多患者中 , 有一对同患类风湿病的父子让他印象深刻 。
孩子5岁起得了类风湿关节炎 , 从未正规治疗 , 受长期疾病的影响 , 13岁的他却貌似6、7岁的儿童 , 而孩子的父亲从18岁起患该病 , 丧失了劳动力 , 其母亲也因此抛弃了他们 。 他们到何东仪门诊的时候 , 已经辗转多家医院 , 积蓄所剩无几 。
何东仪回忆道 , 当时也曾犹豫 , 这么重的病情 , 能治好吗?会不会为他们本就艰难的家庭情况带来更沉重的负担?可最终 , 本着看病是医生的天职 , 何东仪还是收下了这个小患者 。
之后 , 何东仪带领团队反复研究病情 , 亲自制定治疗方案 , 每天去病房了解治疗进展 , 并不断鼓励孩子 。 在治疗期间 , 还积极倡议医院和科室捐赠财物 , 帮助他们家渡过了难关 。 因为用药得当 , 短短几天内小朋友的疼痛就减轻了 , 身体舒展了 , 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 。
“我没有什么独到的灵丹妙药 , 我有的药 , 其他医生也都有 。 只不过各种搭配技巧是我常年经验的积累 。 ”何东仪告诉采访人员 , 看病治人与烹饪炒菜有异曲同工之妙 , 同样食材 , 有的人可以烹饪出大餐 , 有的却口味一般;同样药物 , 有的医生搭配后起效快、恢复快 , 有的却见效甚微 , 其中奥妙在于医生对病人整体状况的了解掌握 , 以及从经验积累提炼为临床思维的蜕变 。
何东仪喜欢与患者打交道 , 只要时间允许 , 他每周都会给自己安排至少2到3个门诊 , 原本半天看40个患者的限额 , 他从没“遵守”过 , 每次都会多放几个号给慕名而来的患者 。
带队探索实践 提高科研水平
在何东仪带领下 , 光华医院类风湿关节炎专科如今逐步转变成为关节病专科 , 专科先后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关节病诊疗基地、上海市中医重点学科、上海市中医临床基地、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 。 专科团队的医疗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 学组的规模和就诊人次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名列前茅 , 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 。
在科研方面 , 何东仪不断探索 , 多年来 ,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 获得科研经费1600余万元 ,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241.61) , 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著论著3本 。 获国家发明专利和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各1项 。 先后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二等奖及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
解码光华医院的这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原来他是这么……文章插图
工作中 , 何东仪潜心探索 , 勇于实践 , 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综合性医院风湿科合作 , 不断学习前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法及技术 , 带领专科团队专科共研发注册了7种院内制剂 , 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病 , 并开展了自制制剂治疗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 进一步提高了全科室风湿病的诊治水平 , 并形成了具有本专科特色的、临床疗效确切的、毒副作用少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 实施于临床 。 牵头与上海市、华东六省市的30余家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共同建立诊疗协作联盟 , 带领团队成员至联盟单位坐诊指导 , 推广风湿病诊疗方案;开展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 , 带动周边区域的关节病诊疗水平 , 使更多的关节病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