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造成排尿困难,这几个方子告诉你怎么办?

【尿潴留造成排尿困难,这几个方子告诉你怎么办?】尿潴留在中医中又称为“癃闭” , 它是指尿液潴留于膀胱 , 造成排尿困难 , 小便闭塞不通 。
它主要为三焦气化失常、膀胱不利所致 。 中医认为心包经主宰着全身的血脉运行 , 而三焦经则主宰着全身的气 , 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 。 上肢的痹症 , 以及人体水道不利的水肿病 , 都是三焦经主治的病 。 小便不通 , 排尿困难 , 与三焦经的运行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 上焦肺热气壅 , 水道通调就会受阻;中焦湿热不能及时排解 , 就会下注到膀胱 , 导致气化不利;下焦如果肾阳不足 , 肾脏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 , 就会导致命门火衰 , 不能化水行气 , 致膀胱气化无权等 , 因此肾与膀胱为发病的关键 。
一般情况下 , 癃闭发病急 , 病势严重 , 病人焦虑不安 。 多以先及时帮助病人排出尿液 , 暂时缓解病情 , 然后按照中医规律进行辩证治疗 , 以除病灶 。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 , 即便是同一种症状 , 由于发病的原因不一样 , 也采用不同的中草药 。 由于“癃闭”症状有不同的表现以及发病的原因也不同 , 所以所采用的草方也是不一样的 。
如果是膀胱湿热 , 主要表现为小便量少 , 尿色赤黄 , 有灼热感 , 滴答不停 , 或尿液不能排出 , 使小腹胀满 , 或大便不畅 , 脉象滑数 , 舌苔黄腻 。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三焦失衡 , 中焦湿热下解 , 下注于膀胱 , 膀胱成了湿热的最后的收容所 , 故尿少而热 , 虽然有尿意却不能顺利排出 , 甚至不能排出 , 有时尿液颜色发黄或者成红色 。 此时的膀胱就像暴雨来临前 , 无窗的小房子里又湿又热 , 使得空气运行不畅 , 造成气化不利 , 故小腹胀满 。 当湿热蕴结下焦 , 就会导致大肠传导失常 , 结果造成大便不畅 。 舌苔黄腻 , 脉滑数 , 是下焦湿热蕴结的典型特征 。 针对这种现象 , 中医一般处方的目的是清湿热 , 利小便 。 这里可用八正散加减 。 扁蓄 , 瞿麦 , 滑石 , 车前草 , 木通 , 栀子 , 大黄 , 海金砂 , 水煎服 。 如果小便不通伴有潮热盗汗 , 手足心热 , 舌红脉数者 , 这种症状的病因比较复杂 , 阴虚还夹杂着湿热 , 虚实相交 。 所以在处方时不仅要注意泻火 , 还要注意滋阴补肾 , 清热利湿 , 以便标本兼顾 。 针对这种症状就要在药方子里加上知柏地、黄汤去、山药、萸肉 , 加车前子、牛膝等滋补良药 。 如尿液受湿热煎熬 , 发生结石 , 尿道被结石堵塞 , 则可参考治疗胆结石的砂石淋治疗法 。
如果是肺热气壅 , 小便一点儿不通 , 或者滴沥不尽 , 并且有咽喉干燥 , 心烦意乱 , 口渴难耐 , 呼吸短促 , 舌苔又薄又黄 , 脉数 。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肺热壅盛 , 体内气流运行受阻 , 通调水道 , 造成积水停留于膀胱不能排出 , 造成小便不通 。 肺主行水 , 为腑脏的水库 , 又称为水之上源 。 肺接受从脾转输而来的津液之后 , 一方面通过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至人体上部和体表 , 另一方面 , 通过肃降作用 , 将津液输布至肾和膀胱以及人体下部形体 。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心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完成的 。 由于肺热失于清肃 , 津液不能输布 , 故出现口干现象 , 肺热则气消耗就大 , 故呼吸短促现象 。 苔薄黄 , 脉数 , 是里热的典型表现 。 针对这种现象 , 中医处方的目的就是清肺热 , 利水道 。 这里开的方子是清肺饮加味 。 药物组成有:黄芩 , 桑皮 , 麦冬 , 山栀 , 车前子 , 木通 , 赤芩 , 党参 , 白茅根 , 川芎 , 用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早晚各1次 , 连服一个月 。 党参 , 扶助正气;川芎活血化瘀;黄芩、栀子清热解毒 。 诸药合用 , 共奏扶正祛邪 , 清热解毒之功 , 以达迅速控制感染的目的 。
如果肾阳不足 , 小便不畅 , 排便无力 , 腰膝酸软 , 腰以下冷 , 面色苍白 , 舌质淡 , 脉沉细 。 以补肾温阳通窍为目的 , 处方以济生肾气丸加减 。 药物组成有:山药 , 熟地 , 茯苓 , 肉苁蓉 , 牛膝 , 泽泻 , 附子 , 肉桂 , 车前子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早晚各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