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侵犯了生命,歧视却剥夺了他的生活( 二 )


如今 , 不仅这样的局面已得到改善 , 艾滋病也并非无药可救 , 无医可治 。
2019年11月 , 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 , 2019年1月—10月 , 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 , 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3.1万例 , 新增加抗病毒治疗12.7万例 , 全国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6.6% , 治疗成功率为93.5% 。 截至2019年10月底 , 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1] 。
尽管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防控和彻底治愈艾滋病 , 但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 , 是可以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极低、甚至是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 , 当感染者长期达到病毒抑制后 , 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将有所保障 。
“曾经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 , 病人需要每天服用三种药 , 不仅会有副作用 , 感染者还容易服错或是误服 。 ”
现在 , 用于治疗HIV的单片复方制剂 , 一天只需要服用一片即可 。 相比起多片剂 , 单片剂能够更好地提高感染者的依从性 , 帮助感染者通过治疗回归生活 。
不仅如此 , 作为日服单片复方药物的艾考恩丙替片已纳入医保 , 这就意味着 , 将极大缓解感染者的用药压力 。
2020年8月 , 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在中国获批用于同时结合安全的性行为措施 , 用于HIV暴露前预防(PrEP)[2] 。
“不可治愈不等于不能治疗 , 慢性糖尿病、高血压都不可治愈 , 长期用药就能够控制 , 对于艾滋病这种病来说 , 治疗是最积极的预防 。 ”
对话中 , 蔡卫平提到了“U=U”的理论 。
2017年11月 ,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发表了名为《“U=U”2017年起航》的社论文章 。 “U=U”是“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的简称 , 意思是“HIV检测不出就等于不具有传染性” 。
2018年 ,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表示 , 支持国际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的“测不出病毒的HIV感染者没有传染性”的结论 。 他认为 , 这一研究发现非常重要 , 提示我们应对艾滋病疫情 , 应该积极地扩大检测、扩大治疗 。
“只有极早地发现并开始规范治疗 , 才能降低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 通过抗病毒治疗 , 如果病毒持续被抑制 , 就没有传染性了 。 不要抗拒做HIV检测 , 发现以后要正确地面对 , 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 这才是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 。 ”
误解和歧视 , 艾滋病最大的并发症
如今 , Ben选择了从事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工作 , 一方面他感谢曾经在自己最艰难的日子中帮助过自己的人 , 另一方面他也认为 , 自己应该身体力行地为艾滋病尽一份力 。
正是因此 , 他成为了极少数敢于露脸出现在媒体面前的感染者 。
“病毒侵犯了他们的生命 , 但歧视却剥夺了他们的生活 。 ”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 让Ben在对抗疾病的时候变得勇敢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给予Ben家人般的理解 。
“在得知我得了这个病的消息后 , 有些朋友选择了远离我 , 曾经甚至每天都要联系的朋友 , 变成了需要验证才能聊天的人 。 ”
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 见到公众对于艾滋病的不理解和歧视 , 就更多了 。
有父母因孩子感染不允许孩子回家;有学校因学生感染 , 不允许学生上课;有很多感染者因心理压力太大 , 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
这样的情况 ,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蔡卫平见得更多 。
“有个年轻感染者 , 得知病情后表现得很淡定 , 也接受服药 , 感觉比较内向 , 约定第二周复诊 , 但是一周之后 , 他的家人告诉我 , 他已经自杀去世了 。 ”
这让蔡卫平感到很震惊 , 也同时让他明白 , 在艾滋病治疗中 , 理解尊重和心理安慰的重要性 。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 蔡卫平时刻关注着病人的反馈 。
“情绪激动的反而好交流 , 那些看似平静沉默的 , 则需要医生更多的关心 , 我怕他们想不通就会说很多 。 有时候 , 大部分医生和家属会往最重最坏的地方说 , 我们正好反过来 , 为了让家属不放弃这条生命 , 有时候我们反过来跟家属说把预后说得美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