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航母|如何保障未来核动力航母的后勤?


核动力航母|如何保障未来核动力航母的后勤?
文章图片
核动力航母|如何保障未来核动力航母的后勤?
航母是海上作战力量的中坚 , 也是国家战略的支撑 , 更是大国实力的象征 。 海上航母编队联合作战是今后海战的主要模式 , 打造以核动力航母为核心的海上作战编队和构建远海体系作战能力是未来我军新质作战力量生成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 , 核动力航母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核反应堆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 , 中途不需要动力补给 , 作战半径和作战持续时间更长 , 排水量更高 , 编配装载的人员、武器弹药和搭载舰载机及飞行员的数量更多 , 作战能力更强 。 因此 , 核动力航母比常规动力航母需要更多的卫勤保障力量和更高的卫勤保障要求 , 其卫勤保障具有以下特点 。
(一)编队人员数量多、构成复杂、医疗保健和战救任务重
满编时航母上配置指挥人员、舰员、飞行员、陆战队队员及各类保障人员 。 编队内驱护舰、潜艇和支援舰等其他舰艇因作战任务不同 , 配置数量不定 , 舰员数量不等 , 有时可达数千人 。 航母上的卫勤力量担负海上二级救治阶梯职责 , 既要担负航母上舰员、伤病员的健康维护和医疗救治任务 , 又要担负编队内其他舰艇伤病员的救治任务 。
(二)搭载的舰载机数量多、飞行员出勤频次高、航空医学保障难度大
核动力航母排水量一般为10万吨以上 , 较6万吨左右排水量的常规动力航母能搭载更多的舰载机和飞行员 。 以美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为例 , 可搭载各型飞机80~100架 , 舰载机飞行员达110~130人 。 战时单航母编队舰载战斗机日平均出动量可达72架次 。 舰载机飞行员受驻舰环境和飞行环境两方面影响 , 心理和生理负荷很重 , 对航空医学保障要求高 。
(三)航母海上任务周期长、航行距离远舰员身心负荷重、对心理卫生服务需求多
美海军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维修周期为18个月 , 时间各占1/3 , 每次作业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 , 且美军航母执勤海域大多远离本土 , 分布在地中海、海湾地区等冲突前沿地区 , 且受海上复杂气象、舰船封闭环境及噪声、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等舰艇微环境的影响 , 容易使舰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任务中后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下降 , 突出表现为烦躁、失眠、健忘、淡漠、反应速度慢、精力不集中 , 需要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 。
(四)核动力航母对核应急防护与救援能力要求高
核动力航母装配2座大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总功率约为650MW , 远远高于核潜艇反应堆的90MW) , 战时一旦受损 , 引发的反应堆核事故规模要远超核潜艇 , 核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战损本身 , 会极大影响和削弱航母以及整个编队的指挥系统和作战能力 , 必须充分考虑到航母编队的核安全风险 , 构建航母编队核应急防护与救援能力是未来航母卫勤保障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力量首先要明确该力量的职责和定位 。 美军航母卫勤力量主要担负海上二级救治阶梯职责 , 一是针对战时短时间发生大量伤员和航母发生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大量伤员 , 具备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能力 , 实现批量伤员的急救、复苏和快速后送; 二是航母舰员和舰载机飞行员健康监测和维护 , 除了进行伤病员的救治和管理 , 航母上的卫勤力量还进行预防医学、航空体检、心理卫生、理疗、药物滥用康复等项目的医疗保障任务 。 面临任务周期长、航行距离远、保障人数多、缺乏海外基地支援的情况 , 未来我海军核动力航母编队卫勤力量建设和使用一定要定位准确、职责清晰 。
相较于当前我军航母卫勤力量由医院抽组派驻的保障模式 , 美军航母卫勤人员都是采取实编的模式 , 战勤比约1% , 即航母上每100名人员约编配有1名卫勤人员 。 另根据任务需要 , 编队还会增派舰队外科手术队、医院船等机动卫勤力量支援 。 美军特别注重卫勤人员能力的养成和维持 , 通过实施高效的继续教育和津贴补助促进卫勤人员掌握更多的医疗技能和维持较高的执业水平 。 医疗部门各类人员需要接受舰上消防培训、核化生伤员处置、辐射防护及救治课程等培训 。 其中基本生命支持、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是所有医疗部门医师的必修课 。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实现有限的卫勤力量发挥更大的保障能力 , 在应对战时大批量伤员时 , 能发挥更高的救治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