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拥有学霸那种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精力( 六 )


【析】坚持力提升之黄金三步(全文共6281字)原创:陈思炜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已委托“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为本账号的回答和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在《【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完成之后,许多读者留言倾述“坚持不了很无奈”,为此我将通过本文将关于“坚持力/执行力/毅力”的心得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们。
陈思炜:【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


1.定位除了老生常谈的“方向”问题,非常必要的另外两个部分便是“目标拆分”与“思想建设”。
先说“目标拆分”——这部分的设定与“3.执行”阶段的“难度调整”息息相关,从我们早已习惯的舒适区向外迈步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的通病便是——步子太大,或是执行不力,又或是因难度过大挫败感过强而自我否定和半途而废。因此,目标是必须要拆分的,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在定位环节拆分的目标有可能是不够合理的,所以在后期执行环节开始前务必做好“思想建设”,即出现“乏力感”或“退缩情绪”时先别慌,看看是不是目标拆分的有问题了。
举个例子,有的学员给自己定了目标每晚读2小时书,而实际上受课业压力(比如期中期末考集中复习阶段)或工作压力(一些紧急的大项目赶工)的不确定性影响,大白天折腾累了一到晚上一想到要读两小时书就压力山大。这就是典型的初期目标定的过高的案例。我们知道,一个人每天的专注力是有额度的,一般来说4-6小时高专注度的学习或工作就是大多数人每天的上限,如果安排2小时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技巧尚不足够,知识储备单薄的情况下更是举步维艰。这时不妨把每日阅读目标下调到45-60分钟,很多学员反馈说一旦打开书本,能坚持45分钟的占到大多数,坚持不到30分钟的占极少数,毕竟此时的阅读是发自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万事开头难,当发现阻力过大时,不妨下调些难度,先动起来再说!
再看“思想建设”——分为两类,1.对自己(努力者)的思想建设,2.对他人(努力者)的思想建设。
如果努力者是我们自己,尽量在开始朝规划方向努力之前先明确自己的「大方向」(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客观的且相对最优的。
P.S.受过我指导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咨询的学员们应当很清楚,我提供的职业定位思路是在全盘托出所有的可选项的基础上,通过排除和比较得出的,因此,在回去复盘我们的咨询逻辑后如无异议,应当坚定这个方向,这样就不易在事后执行阶段面对挑战和遇到瓶颈的时候“是不是方向不对?是不是还有更适合我的路?”般地自我怀疑和半途而废了。如果努力者是他人,那么作为指导者,我们自身首先要明确且坚定「大方向」及规划,并对努力者做好足够的思想指导,定期总结复盘巩固。
举个“不做足思想建设”的反例就是,全国3000所高校,公认的大部分高校里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学习热情,上课想尽法法翘的大有人在,下课想尽法子玩的比比皆是,考前心急火燎地盼着划重点,考中艺高胆大地开着外挂。有没有想过这都是为什么?除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类外因,更重要的其实是学生们内心的空虚!没有多少学生真正明白,经历了高考的炼狱般折磨,进了大学还要拼命努力学一门门课是为了什么。学校本应有责任联合生涯办公室、就业办与教学岗位的老师们一起让学生们明确读每一门课程(至少修读每一类专业)今后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今后可以从事哪一些具体的工作。如果这些方面的思想建设可以事先铺垫好,这样的现象一定会有巨大的改观!既然体制内的教育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在此之外寻求适当的补充。关于方向的问题,可以在我的专栏里找到大量文章参考,这里先不展开了。


2.规划所谓“任务内”规划,与第1点里“目标拆解”异曲同工,即,明确“做什么、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时间节点为限要完成什么”。
已入职场的朋友可能大部分都听过“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其实指的就是“周期和节点”的问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职场人士都有年度、季度、月度、周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习惯,拆分至每日,自然要求“使命必达”(事件管理概念中一些重要非紧急、非重要非紧急的事情视情况调整),任何一天中拖沓或耽搁下来的工作量都可能对后续安排造成挤兑,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影响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更严重的可能会形成自我怀疑和否定。

至于“任务外”规划,指的是要做好多个任务间的合理统筹与分配,既要避免“头重脚轻”,也要规避“过度平均化”。
举个例子,如果我的目标是今后毕业后从事职业A,那么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得知了大部分知名企业的相关岗位在应届生招聘过程的具体要求后,我得出了“GPA3.5、实际上证书并不构成敲门砖、实习经验最为重要“的结论,那么我会——首先,校内学习过程中将GPA的目标定在比3.5高一些,比如3.6,追求“边际收益的最大化”,而非刻意追求极致高的绩点(3.6基础上没多0.1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幅度都是大幅递增的),尽量在选课前做足功课,谨防一些看似“能学东西”的课程,如果其在目标职业的展业过程中涉及比重极低,那么可以考虑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要知道,实践出真知,今后连用都不怎么会用,课内再怎么学无法真正消化不说,更是容易迅速淡忘。其次,远离盲目跟风式的“考证敢死队”/“社团万花筒”/“竞赛小霸王”,将尽可能多的(82开,至少投入约8成)精力投入在有助于实习和毕业求职的事情上,包括但不限于:参加与目标职业强相关的社团或组织,有针对性地参加目标职业相关的讲座/沙龙/论坛/圆桌/座谈,与拥有近似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志同道合群体结伴为伍,向目标行业和职业的学长学姐讨教经验,与拥有潜在实习资源的校友、辅导员、导师、生涯办老师、教授、家庭成员、家族成员建立并保持联系以获取潜在的实习机会等。


3.执行3.1奖励机制
3.1.1反馈性
有执行必做反馈,有反馈必做复盘。不论形成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要积极消化给出“反馈性的奖励”。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有“导师”相伴,虽然这个导师也可以是自己,但当局者迷,很难确保客观性和持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最好有合适的旁人辅助。

3.1.2确定性
制定奖励机制要明确达成什么目标即给予怎样的奖励。来一句“只要好好学,一定给你大大的奖励”去“画饼”,远不如“只要比上次多考10分,就奖励某奖品1件,多15分奖励2件,多20分奖励3件”来得让人有目标感!
类似的,在求职过程中,我们一样建议求职者注意雇主口中的激励是否能落实到纸面上,对于停留在口头的承诺,不论如何铿锵有力义正言辞,不是打八折去听,而是几乎可以忽略。既然当下短期定不下来的事情,那就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3.1.3周期性
奖励触发对应的周期切忌过长,宜「长短结合」。其实质与第1点中提到的“目标拆分”一样,可以将单一的长期激励至少拆分为阶段性的多个“短期激励”,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把总奖励适当摊匀出一些给阶段性短期奖励。
诸如“这个财年,如果部门超额完成的话,我就提拔你做经理”这类的“大饼”实质上严重违背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方法论底线,相比之下,大多数成熟公司采用的“周度冠军给予小礼物或口头赞赏+月度前三发红包+季度冠军季度奖金+年度冠军颁发奖章和年终奖金甚至股票期权激励”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给予持续激励。

3.1.4选择性
奖励可以按性质划分为物质、精神与趣味三类,不同的选择与组合效果大不同。不同性质的奖励对个人来说起到的效果绝对是差异化的。
针对看重短期利益的,给予物质奖励往往效果更佳,通过持续的激励甚至可能将对象慢慢调整为适当着眼长期激励的良性心理;
反之,针对看重长期收益的对象,我们将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通常起到的效果比单纯物质或单纯精神的刺激来得更佳;
此外,在物质和精神奖励过程中若能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对激发目标对象的热情也可能有奇效。举例说,在我激励团队创作内容营销素材的过程中,由于周期性奖励的条件达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让团队保持激情,我在单篇原创的任务中设立了“阶梯式的奖金奖励”,即获赞或阅读量超过不同的阶梯可获得额外的红包奖励(80元~1800元)。
如此,不论最终相对长的周期性目标团队是否达成,都有机会在特定的单个工作中获得“意外惊喜”,对短期内受挫的团队成员也是一种实际的鼓励。好比打游戏“平A小怪爆屠龙宝刀”一般刺激,久而久之兄弟们知道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地图容易爆极品,这对整体的大目标的达成必然也是大有裨益的。

3.1.5反人性
打鸡血,这不难理解,在很多场景下,为了帮助自己或他人鼓起勇气,增强自信,打鸡血灌鸡汤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还记得当年初入职场从事前台性质工作时,大佬就总拿某岛国全国第一保险销售人员的案例来启发我们,该最早的一批百万圆桌俱乐部成员在每次面见客户之前都会先跑进卫生间,面对镜子大喊“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客户是我的!刚八代!”。你别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符合心理学。。。
立flag,这点就有些高阶了,算是我原创的一种激进方式,各位看官看好了。人性的弱点无非就是那么一些,懒惰、贪婪、恐惧、爱面子等等,为了和内心深处另一个自己做斗争,我曾多次运用立flag的方式,利用“虚荣心”(爱面子)打压自己的懒惰。
举个例子,当年国外留学时,我曾坚持两年每周在线上给国内学生免费授课,两年下来积累了不少关于职业规划和求职的资料。某一天,学校论坛惊现一篇高质量求职心得长文,大约2万字,是一位学长辛苦码字无私分享的,广受好评。结果我几个闺蜜无意地在我和其他同学面前“吹捧”了我一顿,“陈老师要是写,那还不是甩ta几条街啊,绝对妥妥的,陈老师你说是不是。”我顿时倍感压力,但又碍于面子不得不马上应和“嗯嗯,我可以的。。。”,于是乎,为了不辜负大家(不让自己丢脸)我一头钻进图书馆(把多个偏娱乐性质的活动都取消了),4个通宵达旦后我完成了一篇8万多字的长尾,系统地分析和分享了我们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求职方面的建议。。。。见此计收效颇佳,我后续屡屡故技重施,回国后,初入新行业新环境,工作繁忙,考虑到工作之余难有时间分享职业规划和求职类干货,想着是不是出本书替代之前的每周线上课呢?倍感力不从心的我冷静下了一想,其实逼一逼自己,挤一挤时间,完全可以的!就这么办!于是我找了一堆在心目中特别看重的朋友、校友、同学、家人,故意引话题并向他们承诺“看我的,我今年上半年要出本书!”,随后,我通过本文第1点中“目标拆分”将书稿的完成以每日1小时的节奏安排进工作日程,春节、五一等长假期间增加工作量,在每每想要歇会的时候(并不熬夜)我就想着“自己被打脸,自己打自己脸,该有多丢人。。。”,立马神清气爽,斗志昂扬!可以说,的的确确每个夜晚我都使命必达,通过3个多月,大约170小时的投入,我提前完成任务,对接出版社后在2014年上半年成功定稿并在随后发布了人生第一本出版书籍!不敢说这样的激进方式有多大的普适性,但作为民间偏方~各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可一试!



3.2难度调整
舒适区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始区域,一般身处舒适区过长必然导致“温水煮青蛙效应”,但努力迈出舒适区的人往往由于步子过大或过小而适得其反或收效甚微。长时间停在新手区练级啥时候可以出人头地?过早一步迈入挑战区又很可能一击摧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勇气和信心。
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对自己身处的区域做微调,找到合适的“配速”,方能步步为营,水滴石穿!
至于竞技区,指的是不断挑战自己,避免不知不觉掉入“井底之蛙”的陷进,是骡子是马,咱拉出去溜溜!参加行业聚会、行业竞赛,通过内外部PK切磋,碰撞产生火花,碰撞就是高阶历练,而火花便是智慧的结晶!




3.3学习方法
在我的文章陈思炜:【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里已将四类世界学习法做了详尽阐述,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将有效杠杆化我们的努力,是我们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