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文章图片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文章图片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文章图片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文章图片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文章图片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文章图片
歼-16|摸着鹰酱过河:歼-16D投入实战训练,竟然比美军“咆哮者”更强?
就在歼-16D亮相珠海航展引发的热度余温尚在之际 , 官方媒体又公开了歼-16D投入实战化训练的报道 , 据称歼-16D与歼-20进行联合实战演练 , 并且“可与其他战机无缝伴随作战”、“具备完整航空电子战体系” 。 刚刚公开的新机型就被公开实战训练情况 , 并且披露战机用途及战术特性 , 这种情况在严谨的官媒中非常罕见 。 好在 , 这也使得民间对于歼-16D这款性能强大、颇为神秘面的新型战机有了更多的了解 。
歼-16D投入实战化训练
今年9月底 , 歼-16D以实战配置现身航展 , 进行了静态展示 , 落落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示了国产电子战机的最新进展 , 反映出空军对于国产新锐装备的高度自信 。 而事实上 , 仅仅通过歼-16D展示出的诸多信息 , 就可以窥见歼-16D的诸多强悍之处 。 首先 , 静态展示的歼-16D在进气道下方和两侧机翼 , 搭载了4具电子干扰吊舱 , 细心对比就会发现 , 进气道下方和左侧翼下搭载的三具电子干扰吊舱 , 在外形上各有不同 。 换句话说 , 歼-16D在首次展示中 , 就搭载了至少三种型号的电子干扰吊舱 , 表明歼-16D配属的电子吊舱型号比较丰富 , 可以在较宽的频谱作战范围内 , 对敌方电子系统尤其是雷达进行压制 。 相比之下 , 美国EA-18G电子战机作为先行者 , 在这一领域反而略逊一筹 。
歼-16D挂载的三具电子干扰吊舱各不相同
在美军很多宣传图片上 , EA-18G都挂载了5具电子干扰吊舱 , 分别是机腹下1个、两侧机翼各2个 , 但这种挂载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 次要问题是 , 同一机翼下挂载2具电子干扰吊舱 , 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一定的互相干扰 , 虽然经过了协调处理 , 但对于极度追求精度的电子干扰系统而言 , 仍然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 而主要问题在于 , EA-18G是从美国海军F/A-18F舰载机发展而来 , 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与美国空军F-16战斗机竞争的YF-17原型机 , 本身是中型机的底子 , 即便F/A-18E/F经过多次改进 , 但内油量只有约6.3吨 , 仅凭内油只能支持半径不超过1000公里的行动 , 一般需要挂载副油箱或进行空中加油 。 EA-18G在挂载5具电子干扰吊舱的情况下 , 必然导致作战范围大大缩减 , 而作为航母舰载机的EA-18G , 很难得到大型空中加油机的支持 , 战斗机伙伴加油局限性又很大 。 因此 , EA-18G在实战部署中 , 基本不会同时搭载5具电子干扰吊舱 , 普遍是3具电子干扰吊舱和2具副油箱的外挂方式 。 相比之下 , 源自重型机的歼-16D , 外挂能力和作战范围明显比EA-18G强得多 。
搭载3具电子干扰吊舱加2具副油箱的EA-18G
歼-16的技术起源 , 可以追溯到苏联时代的苏-27战斗机 , 由于当时苏联电子设备技术落后 , 为了容纳体型较大的N001型雷达 , 被不得不放大机体 。 在苏-27的后续发展过程中 , 搭载的电子设备随着技术发展逐渐变小 , 较大的体型反而为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内油容量 。 从最初的苏-27 , 到后来的苏-30、苏-35、歼-11、歼-16 , 都因此受益匪浅 , 内油量普遍超过9.5吨 , 足以保证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 。 因此 , 苏-27包括歼-16在内的各种改进型号 , 几乎从不挂载副油箱 , 这就为歼-16D腾出了非常关键的两个重型外挂点 。 此外 , 较大的机体也使得歼-16的机腹空间较为充足 , 能够挂载2具电子干扰吊舱而不互相干扰 , 相比之下 , EA-18G只能挂载1具 。 这两个因素叠加之后 , 令双方的差距愈加显著 。
得益于优秀的机体设计 , 整个苏-27系列都很少挂载副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