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燕之屋创业24载年营收仅13亿元谋上市:曾因“毒血燕”事件被重创,模式落后被“新人”赶上


兴业证券|燕之屋创业24载年营收仅13亿元谋上市:曾因“毒血燕”事件被重创,模式落后被“新人”赶上

燕之屋上市越来越近了 。
10月27日 , 蓝鲸财经记者了解到 , 燕之屋已经完成了第二期上市辅导 。 并且 , 为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 燕之屋将实际控制人控制的经销渠道纳入上市主体 , 目前 , 相关企业的收购工作基本完成 。
相关资料还透露了燕之屋的收入规模 。 这家成立24年的企业 , 收入仍徘徊在10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的规模 。 2020年 , 燕之屋收入约13亿元 , 净利润1.2亿元 , 今年上半年收入7亿元 , 净利润7000万元 。
业内人士认为 , 燕之屋依托线下渠道优势领跑燕窝行业 , 专卖店模式传统弊端出现 , 正在被小仙炖、燕小厨等企业紧紧追赶 。 但线下优势犹在 , 或是其上市整合经销渠道的更重要的原因 。 就企业自身而言 , 辅导信息显示 , 燕之屋出现外资化控制架构问题 , 能否顺利拆除上市 , 尚难确认 。 另外从行业看 , 相比整个消费品行业 , 燕窝行业规模小空间小 , 燕之屋上市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 , 值得关注 。
半年连续两次辅导 , 存在外资化控制架构问题
证监会厦门证监局网站显示 , 中信建投证券于5-7月对燕之屋进行了第二期的上市辅导 。 辅导的内部包括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等进行集中授课辅导 , 授课内容主要包括IPO发行上市条件、IPO审核政策、上市公司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规范及内部控制等 。
燕之屋店面相关工作人员也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 , 燕之屋已经向员工传达很快就会上市的情况 。
对于燕之屋IPO ,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 , 燕之屋通过上市能够在提升资本和资源整合能力 , 并且更好地面对更多企业的竞争 。 “通过几年的发展 , 小仙炖等企业以互联网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 , 开始挑战燕之屋的地位 。 ”
其实 , 在2018年 , 燕之屋CEO李友泉就提出过“走向资本市场”的说法 。 2021年1月 , 燕之屋与中信建投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 。 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 , 中信建投证券对燕之屋进行了第一期辅导 。
在第一次辅导期间 , 中信建投证券发现燕之屋存在控股股东红筹架构问题、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问题 。
其中 , 控股股东红筹架构问题指燕之屋控股股东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丹马实业”)存在外资化控制架构 , 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黄健通过境外SPV持有燕之屋股份 。 燕之屋以及控股股东正在积极落实红筹架构拆除相关事宜 。
据了解 , SPV 全称为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 通常指仅为特定、专向目的而设立的法律实体 。 对比普通公司 , 往往SPV除设立的特定目的外 , 没有独立的经营、业务等职能 。 SPV的直接目的是 ,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运作成本、管理费用、税负成本、时间成本等) , 持有一定资产 。
证券业人士认为 , SPV也可能带来股权可能不清晰、利益输送和避税的问题 。 我国规定A股上市公司主体必须是境内公司 , 大股东应该要是中国公司或者中国籍 。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 , 因为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撑 , 红筹架构对于非科技类企业来说 , 暂无法在A股上市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 , 股东为黄健、黄俊豪、以及厦门火炬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 分别持股77.02%、8.56%和14.42% 。
对与燕之屋的股权结构 , 沈萌认为 , 燕之屋上市也有投资者变现退出的需求 。
在第二期的辅导报告中 , 中信建投证券未提及红筹架构问题 。 对此 , 沈萌认为 , 燕之屋应该已经拆除了红筹架构 。 蓝鲸财经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燕之屋相关负责人 , 但对方因为“工作繁忙”为理由未能接受采访 。
2020年收入13亿元 , 模式优势不再 , 打包渠道上市保优势
随着燕之屋上市进程的推进 , 中信建投证券在上市辅导工作备案第二期的报告中公布了燕之屋的业绩情况 。
燕之屋成立于1997年 , 企业发展24年 , 已经成为燕窝行业的领军企业 。 燕之屋2020年收入13亿元 , 净利润1.2亿元 。 2021年上半年收入7亿元 , 净利润7000万元 。 2021年上半年总资产为6.7亿元 。
这与多年来业内传言燕之屋收入在20亿元左右说法不同 。 之所以一个发展20多年的燕窝企业收入仅徘徊在10亿元的体量 , 或与此前燕之屋曾遭遇过“灭顶之灾”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