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路上 , 你觉得董明珠走错了么?
今年8月底 , 格力电器公告发布 , 公司通过法拍以18.3亿元竞得珠海银隆30.47%的股权 , 累计持股47.93% , 银隆也正式成为格力的控股子公司 。 不过 , 此次收购行动却引来了很多投资者的质疑 。 有投资者认为 , 银隆的创始人魏银仓已经滞留在境外 , 银隆汽车仍处于亏损状态 , 增资银隆真的有意义么?
除造车之外 , 近些年董明珠还夸下海口如造手机、造芯片 , 近期又加入了“减碳”养猪、光储空调等新概念 , 董明珠是否过分追赶热点 , 忘记了格力已经被美的超越 , 不再是“空调一哥”?
事实上 , 大家都太小看董明珠了 。 面对质疑 , 董明珠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
一、银隆汽车不行了么?如今在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域 , 比亚迪、蔚来、上汽间的“厮杀”已经白热化 , 小米、华为、美团、360等科技巨头紧随其后杀入战局 。 但我们发现 , 这些公司几乎都聚焦在乘用车市场 。 而被网友们嘲讽的格力 , 却通过商用车打开了一片新蓝海 。
根据数据显示 , 今年1~9月 , 国内累计销售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的数量为24999辆 。 其中银隆汽车1~9月份累计销售1750辆 , 业内排名第4 。 且在9月份 , 银隆汽车排名第三 。 可以说 , 银隆汽车在商用车领域正稳步前行 。珠海银隆成立于2008年 , 创始人是魏银仓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国内开始盛行小汽车 。 中国很多“汽车人”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投身汽车产业 , 比如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是在1987年成立了福耀玻璃 。 而当时的魏银仓还只是个汽车维修处的学徒 。 但魏银仓聪明好学 , 任劳任怨 , 很快积攒了一定的储蓄 。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 , 魏银仓也希望能自己单干当老板 , 于是魏银仓成立了一家汽车美容保养公司 , 乘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 , 魏银仓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2008年 , 伴随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 魏银仓认为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逐步开始实施补贴 , 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进入政策红利期 。 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 , 比如动辄上百亿的汽车流水线 , 新能源电池门槛低、生产设备造价便宜、很多业务流程可手工替代 。 于是 , 魏银仓创立了珠海银隆 , 并斥资购买了一家电池厂 , 2010年 , 魏银仓又耗资5750亿美元买下了钛酸锂电池技术 。 在获得一定风投资金后 , 魏银仓又投资了两家汽车公司 , 至此 , 魏银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布局完成 , 这与2003年决心杀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比亚迪的布局几乎一模一样 。
但为何珠海银隆与比亚迪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呢?
二、我们都误解了董明珠当年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决意收购秦川汽车 , 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时 , 很多基金经理集体向王传福施压 。
基金经理们质疑一家造电池的公司有什么资格造汽车?比亚迪在技术研发上烧得起钱么?然而王传福却一意孤行 , 最终基金经理们纷纷卖出股票 。 很可惜 , 基金经理们都判断错了 , 比亚迪电池拿下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超级大客户 , 利润丰厚 , 不担心烧钱的问题 。 如今 , 比亚迪上证与香港两市市值合计已超过1.8万亿 。
反观魏银仓 , 他看到了电动汽车未来的前景 , 却忽视了电动汽车研发真的太烧钱 。 面对数以亿计的资金消耗 , 银隆的“钱袋子”很快见底了 。 后来经朋友引荐 , 魏银仓结识了董明珠 。
当时格力手机1代刚刚遭遇滑铁卢 , 董明珠亟需新产品、新技术为格力拓宽护城河 。 魏银仓向董明珠信誓旦旦地表示: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可以实现5分钟充满电 , 电池寿命可达50年 。 随即 , 董明珠与魏银仓两人一拍即合 。
虽然入股银隆遭到格力股东的反对 , 但董明珠联合王健林、刘强东一起 , 出资30亿投资银隆 。 1年之后 , 魏银仓与董明珠传出不和 , 魏银仓辞掉董事长职务后卷款出逃 。
有人说魏银仓坑了董明珠30亿 , 实际上大家把魏银仓想得太聪明了 。 魏银仓跑路不假 , 但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是真的 , 只是没有魏银仓说得那么夸张 。
- 融资租赁|王健林刘强东30亿投资投对了?董明珠造车成功,银隆排全国第4
- 物联网|苹果一夜市值大涨!真相与造车计划有关,马斯克下场直接泼冷水
- 格力电器|董明珠,正在酝酿一场翻身大戏
- 支付宝|小米造车已经开始面向大众用户了
- 小米科技|从小米造车看巨头入局汽车行业的发展道路(车车佳)
- 恒大地产|股价都快跌到底了,恒大汽车还在筹资造车
- 宝钢股份|中国平安是国企吗?总资产突破10万亿,背后的大股东是谁?
- 格力电器|灿谷2021三季报:主动应对行业逆风,集团生态紧密联动
- 数字人民币|浙江富豪卖资产还债,格力电器30亿接手,还未过户就赚8亿
- 贷款|曾是格力崇拜的偶像,连续8年全国销量第1,今却靠卖房产“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