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战斗机|世界兵器大观: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史( 二 )


接下来两倍音速变成了这场速度竞赛的下一个目标 。 出色的试验机和飞行员是实现超音速飞行的基本条件 , 但若想使战斗机在飞行途中突破因素其外形还需要进行调整 。
美国第一批超音速战斗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服役 。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还竞相研制两马赫级别的超音速战斗机 。
英国电气公司设计的闪电战斗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截击机之一 。 该机型装备双发动机、机身较庞大 , 挂载两枚导弹、两门机炮 , 而且能在一分钟内迅速爬升至一万五千多米高空 。
突破热障
经过一番性能的升级 , 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突破了音障 , 并逐步达到了两倍音速 。 在更高、更快思想的指导下 , 一些发达国家便企图把飞机的最大速度进一步提升至三马赫 , 这时他们碰到新的难题——热障 。
热障是飞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空气和飞机表面摩擦会产生高温 , 这个高温对于飞机表面材料会影响 。 当时的飞机主要是铝合金的蒙皮 , 铝合金的蒙皮如果到了三百五十摄氏度就变得跟宣纸一样薄和脆弱 ,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散架或者其他的问题 。
1962年 , 洛克希德研制出了飞行速度达到3.35马赫的侦察机SR71 。 但即使如此 , 美国在战斗机的研发上却频频碰壁 , 反倒是苏联后来居上 。
米高扬设计局推出了米格25战斗机 , 苏联人仅仅选用了一种简单、实惠的方法 , 就解决了热障问题 。
米格采用的是合金钢 , 也就是一种特殊的不锈钢 , 这种材质虽然会增加机体重量 , 但却可以保障米格25拥有足够的机体强度 。
美国在1958年推出了代号为鬼怪的F4型战斗机 , 这款战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双发动机 , 可用于空战、侦查等 , 是美国在那一时期产量最高的战斗机 。
之后美国还推出了另一款具有革命意义的战机F11 , 该款战机开创性的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 , 战机不但拥有超过两马赫的最大速度 , 还拥有较低的平飞速度 , 这使得高速飞机的低速问题迎刃而解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战斗机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 , 第二代战斗机不但突破了音障和热障 , 而且还在气动布局、动力装置、仪器设备、机载武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 但后来的空战经验证明 , 第二代战斗机无论是机动性还是探测和识别敌机的能力 , 均有明显的不足 , 因为它们配备的中距的空战武器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空战的需求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第三代战斗机就应运而生了 。
为了取得空中优势 , 美国军方专门研制了一款速度快、攻击性强的战斗机 , 它就是F15战斗机 。 而苏联则推出了米格29和苏27两款空中优势战斗机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 美国和苏联研制的战斗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 以便满足作战需要和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 。
苏联时期有两大明星战斗机设计局分别是米高扬和苏霍伊 。 只要我们一提苏联的战斗机 , 肯定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这两大设计局 。 米格飞机的造价低、产量大 , 而且几乎所有的型号都供出口 。 而苏霍伊的飞机多数只是自己使用 , 很少外卖 。
作为苏联两个主要的歼击机的研制集团 , 米高扬和苏霍伊他们的研制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 。 米格飞机比较小、比较轻 , 大多数情况下用于空战的任务 , 而苏霍伊飞机往往比较大 , 主要是执行结集和对地攻击的任务 。
苏27
作为苏霍伊设计局的一款杰作 , 苏27的机动性要优于F15 , 再加上功能完善的电子火控系统 , 苏27成为了一种夺取制空权的利器 , 足以和美军的F14、F15战斗机相抗衡 。 此外 , 苏27在机翼、机身和发动机舱下面设有十个挂架 , 可挂载十枚空对空导弹 , 并可以同时跟踪十个空中目标 。 如此强劲的性能和火力 , 使苏27成为苏联战机杰出的代表 。
除了美、苏 , 其他军事强国也未停止过第三代战机研发的脚步 。 幻影2000由达索公司研制 , 外形继承了幻影家族的一贯风格 , 机体简洁、圆润、线条流畅 , 配备了电传操纵系统、脉冲多普勒雷达屏显示器等先进的集成设备 , 无论在近距格斗还是中距空战方面 , 均可以和美国的F16相抗衡 。
狂风战斗机由英、德、意三国联合研制 。 相较于幻影 , 狂风外形刚毅、充满棱角 , 其作战半径可达1300公里以上 , 火力相当强大 。
目前战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 , 从ME262喷气式飞机的横空出世到第三代 , 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战斗机不断突破音障和热障 , 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推动着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