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视:别用“小虫子命名”侮辱它


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视:别用“小虫子命名”侮辱它
文章图片
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视:别用“小虫子命名”侮辱它
文章图片
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视:别用“小虫子命名”侮辱它
文章图片
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视:别用“小虫子命名”侮辱它
文章图片
犀牛|产量不到500辆,希特勒却倍加重视:别用“小虫子命名”侮辱它
文章图片
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 , 禁止复制全文私自搬运!)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 , 纳粹德军的“装甲洪流”开始涌入苏联大地!不过 , 战争初期的顺利并没有蒙蔽德国将军们的眼睛:苏军KV系列坦克和1940年服役的T-34新式坦克 , 会给德军造成“大麻烦” 。
苏联KV-2重型坦克面对“T-34危机” , 德军着手研发一款反坦克歼击车!希特勒亲自命名“犀牛” 。随着德军装甲部队突入至苏联平原 , 以T-34为主的苏军新式坦克开始了强有力的阻击 , 德国人将其称为“T-34危机” 。 一时间 , 德军装甲主力三号和四号坦克一度“手忙脚乱”起来 , 德军只能用手中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来对付T-34 。
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不过 , 牵引型的88毫米反坦克炮机动性能却很差 , 往往需要动用很多人力和车辆进行机动 。 于是 , 德国军方下令要求研制一款:可以搭载88毫米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车 。
由于德军希望这款坦克歼击车能够迅速量产 , 因此当时生产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改造现有的坦克底盘加装上反坦克炮 。
最终由生产商埃森公司负责研发制造 , 在埃克特公司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底盘基础上 , 做了一些改良:车体适当进行一些加长 , 发动机移至车体中间 , 以便该底盘能承载更重 , 更大的反坦克火炮 。
犀牛反坦克歼击车起初 , 德国军方将这款新式战车命名为:“大胡蜂”自行反坦克炮 。 不过希特勒得知后却不同意 , 他认为不应该“以一只小虫子的名字去命名德国装甲战车”!于是 , 小胡子亲自给这款坦克歼击车重新命名为“犀牛” 。
攻击力十分强劲 , 但防御能力却很差!主要装备给了六个德军重装甲营 。犀牛反坦克歼击车战斗全重为24吨 , 车辆乘员4人 , 车身全长约8.44米 , 车体宽度约为2.86米 , 车身高度为2.65米 。
开放式的炮台不过由于研发时间比较紧 , “犀牛”歼击车只是在顶部简单地搞了一种“敞开式”战斗室 。 战斗室仅依靠迷彩帆布来遮风挡雨 , 那里通常会安装一挺MG34或MG42防卫机枪 。
受底盘承重限制和钢板材料匮乏等因素影响 , 上部战斗室仅有的装甲板也很薄 , 约为10-30毫米 。 这样薄弱的装甲 , 对面的苏军用单兵反坦克枪都能直接将其击穿 。
正常交战距离上 , 敌人的坦克和大炮完全可以对犀牛“一发入魂” 。 所以说 , 脆弱的顶部战斗室也是“犀牛”反坦克歼击车的一大弱点 。
而它的主炮则是一门Pak43/1型88毫米火炮 , 炮身身管为71倍径 。 火炮射击角度为:水平角度左右各15° / 俯仰角度-5°~20° 。
使用穿甲弹时 , 它能在1000米射程内可以击穿167毫米的均质装甲 , 在2000米范围内可以击穿139毫米均质装甲 。 如果使用钨芯炮弹 , 则可以在2000米范围内击穿184毫米装甲板 。
另外再加上火炮配套的先进光学瞄准设备 , “犀牛”可以把同时期盟军的任何一款坦克正面装甲直接击穿 。 而犀牛远距离如此强大的穿甲打击能力 , 要远远超过同时期的盟军战车 。
另外 , “犀牛”还有一个让德国装甲兵特别喜欢的设计:可以从发动机引伸出一根管子 , 然后把发动机的热气导入到战斗室 , 让车组人员在冬天都感觉“暖烘烘” , 简直就是免费的制热“空调” 。
第一批“犀牛”于1942年10月生产完成并交付德军部队后 , 这辆威力强大的88毫米反坦克歼击车 , 在前线为德军提供了急需的机动火力支援 。 到1943年5月 , “犀牛”坦克歼击车一共生产了100辆 , 整个战争中它的总产量为494辆 。
当时“犀牛”坦克歼击车主要配发给德军重装甲营 , 一共装备的六个德军装甲营是:第560、655、525、93、519和第88重装甲营 , 每个营装备有30辆“犀牛”歼击车 。
作为支援型的远程火力 , 老迈的“犀牛”战绩不菲!但最后还是被消耗殆尽在库尔斯克会战中 , “犀牛”坦克歼击车初次登场表现良好!它过于薄弱的上部防护能力 , 也让德军装甲兵在实战中采取了一种另类的战斗方式:不用它作为主动攻击的战车先锋 , 而是作为防守力量或者第二梯队的中坚力量稳固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