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企业家应该关注的四个认知规律,不确定时代( 二 )


为什么大家知道不该犯的错误还去犯?为什么道理讲了很多,大家还是做不到?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信不信,另一个是人们的认知误区或者认知偏差 。
3.选择的悖论:只要做选择,一定会带来认知失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决定了我们在感受客观刺激的时候是有选择的,我们不是原封不动地把所有的刺激都纳入脑袋中来,而是选择把自己感兴趣的、认为重要的东西吸收进来 。
数字时代让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是:不做是非对错的选择,而是选择哪些东西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 。
这挺难的,选不好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永远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数字时代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选择,要选择就要有判断,一旦判断就会带来认知失调 。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研究问题的 。 我非常喜欢这个说法:如果选择更少,人们会活得更好;把选择的限制看成是解放而不是束缚;要成为选择者,而不要成为捡拾者 。
关于选择的悖论,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西方学者得出这样一些论:
做决策(选择)带来认知失调;
失调与态度改变;
为付出的努力辩解;
自我服务偏见;
【企业观察报|企业家应该关注的四个认知规律,不确定时代】基本归因偏差 。
在社会生活里,选择少一点的人反而会活得很快活很幸福 。 因为基本逻辑是:人们只要做选择,一定会带来认知的失调 。 这个理论的前提是,人们在人生中的任何选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于是决策就有了模型,是选择最优还是满意?很多情况没有最优,比如找对象,理想的状态是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对我们来说是最合适的那个人,但是我们不能等,也无法找到,所以差不多满意就可以了 。 买衣服、买车子、上学等都是如此 。
而一旦做了选择,就不得不舍弃某些东西,于是只要做选择就会带来认知的失调,而认知的失调导致不舒服 。 从这个逻辑来讲,认知失调越少,人们的幸福感越高 。
4.斯特鲁普效应: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不同会导致不同的选择
斯特鲁普效应,是一个基本的认知规律 。
斯特鲁普效应在心理学中指“优势反应”对“非优势反应”的干扰 。 例如当测试者被要求回答有颜色意义的字体的颜色时,回答字本身的意义为优势反应,而回答字体颜色为非优势反应,若字体颜色与字意不同,被测者往往会反应速度下降,出错率上升 。 由于优势反应的干扰,个体难以迅速准确地对非优势刺激作出反应 。
现在我们来运用一下这个规律 。 请大家一起来做几个关于选择的小实验:
假设现在给你一个奖励,这个奖励有两种方式 。 一种方式是直接选择拿1000元,这样的话百分之百可以拿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抛硬币决定,如果硬币正面朝上,你可以拿2000元,如果反面朝上,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78%的人选择直接拿1000元,因为人们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叫回避损失,但是企业家会选择第二种,去赌一把 。 你做错了事情要被罚,要么赔偿1000元,就可以走人了;要么赌一把,如果抛硬币正面朝上,可以一分钱都不给,如果背面朝上,需要赔偿2000元 。
很多人选择直接赔偿1000元,经济学家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是“禀赋效应” 。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 。
张三拥有A公司的股票,在过去一年里,他考虑过将A公司的股票转成B公司的股票,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 现在他发现,如果当年转成B公司的股票,现在将获利2万元 。 李四拥有B公司的股票,在过去一年里,他把B公司的股票换成A公司的股票 。 现在他发现,如果他一直只有B公司的股票,他将多获利2万元 。 谁会更后悔?
很多人认为李四更后悔,及时行乐是有条件的,这是经济学上的理论,但用的是心理学的原理 。 人们因为作为所产生的遗憾程度,比因为不作为所产生的遗憾程度要大 。 有些事情没有做会后悔,有些事情做了之后发现不该做,后悔程度更大 。 经常听人说为避免年老时后悔,有些事就赶紧做 。 反过来讲,有人表示可以选择不做,不做的话遗憾程度相对较小,其实这不是我们主观上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有它不可抗的规律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