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十年前 , 在青藏高原帮助牧民建围栏、恢复草原的老吴没有想到 , 多年以后 , 他会在加拿大的土地上过上另一种“面朝黑土背朝天”的日子 。
“老吴”名叫吴序卉 , 更多人会叫他吴博 。 他是“老吴农庄”的地主 , 也是大多伦多地区不少华人每周都会见一面的菜农:人们约定好每周来到密西沙加、奥克维尔或是万锦、列治文山的取菜点 , 从他手里接过刚从地里摘下的蔬菜瓜果 。
在自家农场 , 老吴说:“你们的工作是看手表 , 我是靠太阳 。 太阳升起我上工 , 太阳西下我休息 , 春天日照长了 , 万物复苏 , 我就开始忙活 , 到秋天凉了 , 我就准备冬眠了 。 ”
这位曾在商场打拼多年的草原生态学博士经历过丰富的前半生 , 直到十年前来到加拿大 , 终于切换到了自己更想要的生活方式 。
老吴在田间 。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
从草原到田间
每天六点 , 天蒙蒙亮的时候 , 老吴起床洗漱、吃早饭、喝茶 , 打开微信 , 开始回答十多个农庄群里的各种问题 。 七点 , 他带上七岁的大狗Vincent , 去地里溜达一圈之后 , 对于新一天要干的活已经了然于胸 。 八点 , 农场聘请的几个工人从附近赶来 , 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 。
一年三季 , 每个时段他的工作都不一样:整地、铺膜、播种、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草、收获、包装、销售 。
老吴喜欢安静 , 但在这片僻静的土地上 , 总有一些“不速之客”前来搅扰他的安宁 。
作为原住民的野生动物常常会不请自来:老鼠和兔子会在一夜之间把他刚撒播的种子扒拉干净 , 森林里的几十头鹿会一口一个把他辛苦培育和移栽的圆白菜苗啃到光秃秃一片 。 前阵子 , 他新建的池塘终于迎来了十来条锦鲤鱼苗 , 但还没来得及拉网防鸟防水獭 , 一头苍鹭就在几天之内把鱼苗捞了个干净 。
偶尔碰面的邻居 , 还包括不远处森林里的乌龟、蛇、火鸡、郊狼、浣熊和臭鼬 。
正值深秋 , 5000颗大白菜和圆白菜在太阳能电围栏的保护下 , 齐齐整整地躺在地里正待收获 , 拨开外面的叶子 , 能看到菜青虫们留下的绿色痕迹(粪便) , 一旁粗壮的山东大葱快蹿过半米高 , 一个个未长成的元宝粉皮冬瓜则要面临回归土地的命运 , 远处地里 , 还有一丛在加拿大难能一品的糯玉米 。
六个大棚里 , 地上散落着不少刚下季的夏日阳光小番茄 , 数十垄沙瓤番茄也快拉秧 , 而西南地区人们偏爱的红菜苔长势正旺 。
老吴和Vincent在田间 。
老吴刚买下农场前 , 他们一家三口过了两三年分隔两大洲的日子 。 那时候吴桐在基奇纳念高中 , 妈妈一边陪读一边学英语 , 老吴每隔半年来加拿大看望妻女 。
“加拿大的蔬菜太难吃 。 ”老吴回忆道 , 那时候的基奇纳只有一家华人小超市 , 他就萌生了自己种菜的想法 。
2012年 , 妻子选中了这块土地(以前是一处养鸡的农场) 。 老吴想着 , 在这片地上 , 可以自己盖房子 , 可以种菜 , 吃不完的还能卖一卖 , 房子有了 , 工作也有了 , 一举多得 。
就这样 , 正“知天命”的老吴来到了加拿大 , 正式开启了种菜生涯 。 “以前是在为别人工作 , 50岁以后为自己工作 。 ”他说 。
老吴收获了南瓜和冬瓜 。
【加拿大|从治理沙尘暴到加拿大开农场,这名博士种出了当地最爱吃的蔬菜】从田间到餐桌
和“暴躁老农”杰里米·克拉克森(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主角 , 前汽车节目主持人退休后回到英国农场务农)不一样 , 老吴研究过世界上无数的蔬菜种子 , 但一样面临过颗粒无收的局面 。
去年他种下的菜花和圆白菜到秋天一颗都没留下 。 刚移栽下地的菜苗 , 被清晨和夜晚出动的鹿群一口一个地吃了个干净 。 今年 , 老吴和女儿“花血本”建了太阳能电围栏 , 总算防住了这些不算聪明的偷盗者 , 但围栏桩子有时候还是会被一些贼心不死的“小偷”撞歪 。
和这些相比 , 爱吃菜叶子的虫子杀伤力就没那么大 。 老吴说 , 秋天气温下降 , 虫子的繁殖系数下降 , 只要菜长到足够大 , 它们就吃不完了 。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牛油果|加拿大北极虾牛油果沙拉
- 宫乐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漫谈文物中的饮食文化: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
- 黄晓丹|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 剧本|从荷花雪糕、三千佳丽奶茶到剧本杀,文创产品让我们多了去博物馆的理由
- 胃肠道|从“真香”到“真痛”,桐乡一男子一天吃了37个汤圆,进医院了
- 二等人员|焦大也有辉煌岁月,他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变成了二等人员?
- 满 堂:一篇散文:从落笔到收笔|周四写作课 | 散文
- 丁元英|丁元英为何从不与人计较,看了3遍《天道》,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 水笋烧五花肉|水笋烧五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