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世界兵器大观:隐形战机发展史( 三 )


B2的隐身并非仅局限于雷达侦测层面 , 还包括降低红外线、可见光与噪音等不同讯号 , 使被侦测与锁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此外 , 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 , 作战航程可达1.2万公里 。
从B2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隐形战机发展到的一个概况 , 就是不仅仅依靠气动布局来达到隐身的效果 , 而是要在它的机身的外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涂料 。 但是这种昂贵的涂料在飞机表面的附着能力并不是特别强 , 每当B2战略轰炸机进行长期飞行之后 , 相关的地勤人员包括一些技术人员都会对它的外表面的涂层进行修补 。 而且新涂上的涂料一定要在特定的温度和特定的湿度条件下进行固化 。 在这个时候飞机一定要在很条件非常良好的空调机库当中进行维护 。
尽管此时隐身战机在性能上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 但各国都已明确的将隐身战机的研发作为空军建设的重中之重 。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 美军方又拟定了著名的4S标准 , 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和短距起降 , 特别是在隐身性能上 , 各大飞机制造厂商可谓绞尽脑汁 。
1997年洛马公司推出了一款绰号为猛禽的双发高隐身性战斗机F22 。 为了加大F22的隐身效果 , 臭鼬工厂首先在平尾、尾撑 , 二元喷口和尾椎的后援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锯齿状外形 , 其目的是为了消散从后面射来的敌方雷达波 。
此外 , 该机的座舱框架、起落架、舱门、雷达罩 , 甚至一些小的口盖等均采用了锯齿型结构设计 , 以便使雷达波呈X型集中消散 。 而且F22还采用了二元喷雾管的设计 , 这种设计可明显降低整个动力系统的噪声水平 , 压缩红外辐射区域 , 并减小后向雷达反射截面积 , 从而改善飞机的低可探测性 , 提高其战场的生存能力 。
作为一种空中优势战斗机 , F22不仅要考虑隐身性能 , 还需要兼顾各项战术技术指标 , 比如说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短距起降、超视距空战等等 。 据测算 , F22的雷达反射面积仅仅只有0.01平方米 。 和一只普通的飞鸟几乎相同 , 这使得F22在实际交手中往往能够隐藏自己 , 并率先发动攻击 。
随着战机技术的发展 ,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 隐身战机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空军建设的必需品 。
KF-X隐形战机由韩国研制 。 他的前翼与机身边条趋于一体化 , 可以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 。
T50战斗机由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公司研制 , 它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 , 机头、机舱、机翼、进气管等都采用了独特的形状设计 , 雷达散射截面仅有0.5平方米 。
二战时期 , 德国人的一个无心之举 , 造就了战机家族中的一个另类 。 随着科技的进步 , 随着现代战争的需要 , 可以预见隐身战机这种看不到的杀手 , 必然会引起各国各飞机制造厂商之间激烈的竞争 。 而他在空战中也必然会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