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党(22)|101岁的他,依然是个“工作狂”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 , 一位百岁老党员依然坚持每周二坐诊 , 他就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张效房教授 。

我心向党(22)|101岁的他,依然是个“工作狂”
本文插图



1920年10月 , 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 , 从小立志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 1939年 ,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由于家乡遭到日寇侵占 , 很多学生无任何经济来源 , 仅靠学校发放的“贷金”补贴生活 。 自入学伊始 , 张效房就进入半工半读的生活状态 。
读书期间 , 写讲义、画挂图、当家教、任代课老师……张效房每天晚上都会在菜籽油灯下复习到很晚 , 每天天一亮 , 就会拿着书或笔记本起来学习 。 “那个时候生活艰苦 , 没有钢笔 , 没有墨水 , 我们就想办法 , 用染衣服的染料 , 化成水 , 把木棒削尖当钢笔蘸着写 。 ”张效房说 , “那时我们认真学习不是为了考学位 , 而是为了学好医学去救国 。 ”
1945年 , 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 , 张效房留校工作 , 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 为眼疾病人传送光明 。
从事眼科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余年 , 张效房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 , 在眼外伤、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 还在医院创办了英文查房制度 , 为眼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
我心向党(22)|101岁的他,依然是个“工作狂”
本文插图


自1955年开始 , 张效房经过连续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 ,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 , 其中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摘出法等 , 眼科界曾称为“张效房法” 。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 , “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获“优秀成果奖” , 是全国眼科获奖的两个项目之一 。
20世纪末 , 白内障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致盲原因 , 张效房从国外引进新技术、并改进为费用低、效果好、设备需求简单的技术 。 他设计的方法 , 被国家定为“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各级医疗队和治疗点的规范手术方式 , 面向全国基层医院推广 。

我心向党(22)|101岁的他,依然是个“工作狂”
本文插图



在病人眼里 , 张效房是一位周到细致、和蔼可亲的医生 。 经他诊治的病人何止百万 , 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从医之初的热忱 , 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 。
早年间 ,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病人慕名找到张效房 , 手术前一天 , 患者的爱人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他的家 , 想送红包 。 张效房严肃地说:“我是一名医生 , 是一名共产党员 , 从来就不收这个的 。 ”术后第二天 , 当纱布打开后 , 这位东北大汉第一眼就看见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 50多岁的汉子 , 当场感动万分 , 失声痛哭 。 张效房曾感慨地说:“我一直认为 , 就没有退不回去的红包 。 穿上白大褂 , 就要让白衣裹着红心 。 如果让红包装进了白大褂 , 就玷污了这身神圣的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