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之望丨张小田教授:创新靶向联合免疫,有望攻下晚期胃癌治疗“堡垒”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来苏之望丨张小田教授:创新靶向联合免疫,有望攻下晚期胃癌治疗“堡垒”
本文插图


大咖解读ASCO , 剖析胃癌领域中国研究的最新进展 。
2021年6月4日至6月8日 ,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盛大举行 , 众多极具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亮相于本次会议 。 其中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的一项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经铂和氟嘧啶一线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G/GEJ)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也位列其中(摘要号:e16040)[1] , 研究结果提示 , 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俱佳 , 有望打破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困境 。 “医学界”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针对此研究进行精彩解读 , 并畅谈胃癌领域未来治疗方向 。 研究设计该研究入组患者为:18-75岁;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实体瘤[共入组八大瘤种 , 分别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胆道癌、胃癌、甲状腺癌、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子宫内膜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 , 或无有效标准治疗可用 , 或拒绝标准治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PS)评分为0或1;有可测量病灶(根据RECIST 1.1);预期生存期超过12周 。 入选患者接受索凡替尼250mg , 每日一次(QD) , 以及联合特瑞普利单抗240mg , 每3周静脉给药一次 。 主要研究终点为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 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药代动力学(PK)、安全性 。 探索性研究终点包括生物标志物及耐药机制 。
研究结果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共有21例G/GEJ腺癌患者入选 。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3个月(索凡替尼 , 3个月 , 特瑞普利单抗 , 3个月) 。 在15例至少接受过一次基线后疗效评估的患者中 , 根据RECIST v1.1 , 2例为确认的部分缓解(PR) , 3例为未证实的PR , 6例为疾病稳定(SD) , 3例为疾病进展(PD) , 1例未评估 。 根据irRECIST , 5例为PR , 7例为SD , 2例为PD 。 确认和未确认的ORR分别为13.3%和33.3% 。 根据RECIST v1.1 , DCR 高 达73.3% 。 中位PFS为3.71个月 。 在安全性方面 , 14.3%(3/21)的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 。
研究结论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G/GEJ腺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活性 , 且安全性可控 。 这种联合方案或将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策略 。

来苏之望丨张小田教授:创新靶向联合免疫,有望攻下晚期胃癌治疗“堡垒”
本文插图


张小田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 博士生导师 ,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际合作交流部副主任 , 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等顺势突起 , 靶向免疫成胃癌新晋主流药物“医学界”:请您谈谈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疗现状如何 , 是否存在一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