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好不好,看看麻醉科就知道了( 三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多学科团队就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危急时分 。 一位50多岁的患者在三年半前两条腿突然出现麻木、疼痛 , 尤其是走路或站立久了 , 症状更明显 。 随后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 , 但术后情况非但没好转 , 双腿麻木感反而逐渐加重 , 最后甚至影响了大小便 , 行走开始变得困难 。 本以为通过手术能解决问题 , 没想到情况却更糟 。
患者苦不堪言 , 找到浙医二院骨科李方财主任 , 检查发现元凶是“胸椎管狭窄 , 胸椎间盘突出” 。 李方财建议手术解除狭窄的椎管 。 让医生们犯难的是患者胸椎管狭窄程度很重 , 再次在脊髓周围做手术 , 就像在高空中走钢丝 , 稍有偏差就会引起脊髓损伤 , 可能会造成截瘫、大小便失禁 。
但李方财还是答应了患者的请求 。 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因为他的搭档 , 该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教授成立了一个由麻醉医生组成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 。 他们可以在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重要神经功能 , 一旦碰到了特定的神经 , 相关仪器波纹会发生变化并立刻发出警报 。 这样 , 外科医生就不会“误伤”神经了 。
术前 , 麻醉医生在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 , 从患者头顶到四肢的各个神经分布区插入十几根探针 , 术中 , 麻醉医生不仅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 还要持续严密地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 李方财小心翼翼地分离切除狭窄的椎管及压迫脊髓的组织 , 使后方脊髓硬膜囊减压彻底 , 然后两侧连接杆固定 , 拧紧螺母 , 整个操作过程没有出现神经电生理的异常变化 , 手术顺利完成 。
现在该院的脊柱外科已经离不开电生理监测了 , 像脊柱侧弯等复杂脊柱手术 , 每年都有300余例 。 严敏介绍 , 之所以能够这样大规模开展复杂脊柱手术 , 电生理监测功不可没 , 团队多次在术中第一时间发现神经功能改变 , 及时和主刀医生沟通 , 合力解决问题 。 骨科团队医生常开玩笑说 , 电生理监测就是他们黑夜里的前照灯 , 不然 , 摸黑开车是要出车祸的 。
正如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于布为教授所言 , 麻醉就是掌握一个火候 。 正是这个“火候” , 让麻醉今非昔比 , 全身麻醉、区域麻醉、重症监护、疼痛治疗、急救复苏、舒适医疗、生命调控 , 麻醉学科正在向围术期医学科全力发展 。
大咖提出:麻醉禁忌不该是麻醉医生的挡箭牌“当你有能力控制并保持患者所有可监测到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时 , 你就有胆量说麻醉无禁忌 , 麻醉禁忌不该是麻醉医生的挡箭牌 。 ”于布为在国内率先提出“麻醉无禁忌”“舒适化医疗”等理念 , 打破了长期以来老年人或有各种内科疾患患者不可进行手术的说法 , 他的团队拥有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有关“精准麻醉”及围术期医学研究成果 。